2015年创造性设计第1组工作进程记录

时间:2015-08-31 18:06 编辑:2015C01 点击:738次

 8.31

 下午2点,在西四-407集合商讨绿色商业综合楼的选址每个人各自查阅了一些资料,一小时以后总结大致得到以下地址

 

  1.百井坊(交通便利,位于商业核心区,人流量大)

 

 

 2.杭州客运中心旁(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但是地区不发达)

 

 

 3.杭海路四季青服装(居民区众多,消费能力强,离地铁站较远)

 

 

 4.新城西溪逸境(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地区不发达,人流量少)

 

 5.近江地铁站附近(附近几乎无商圈,市场需求高,大量居民住所,消费能力强)

 

 6.下沙附近(交通便利,附近无商业综合楼,高校较多,有效吸引这一群体)。

 

在对各个地址的优势和缺点做进一步讨论后,并进行投票,每位组员投两票,最后以5票确定选在近江地铁站附近(妇女医院附近)。确定以后,对该地址的优势进行总结。


 

9.1

 上午8点半开始讨论,每人轮流汇报自己昨天查阅资料的成果,并阐述自己对绿色商业综合体的想法。组长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整合,经过大家讨论,初步整合出三套建筑外观的初步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下午2点半集合开始讨论,大家主要查阅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规范,从绿色建筑的出发点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对要使用的建筑材料相关资料进行讨论。经过大家的讨论,三套各具特色的方案逐渐成型,并待进一步完善。

 附:

方案一:

 此方案的主要亮点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绿色节能。建筑整体随地势自然起伏,上部覆盖绿色植物,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能有效保持建筑物内部温度的恒定,极大节约了空调能耗;同时建筑侧边采用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中部的中心花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得建筑整体灵动而充满生机,突出建筑绿色环保的主题。

方案二:

 此方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杭州传统的文化符号,左边的低层商业中心外形设计取材于杭州的篆刻文化,俯视图是篆书“水”字的变形,契合杭州江南水乡的精神特质,中央的通道既具有自然采光的功能,又与右侧建筑的天井相连通,有天然通风的功能,极大减少建筑空调和照明能耗;中央的透明阳棚也有自然采光的功能,使得在天然光线良好时,建筑整体无需借助外界能源进行照明。右侧的高层商业中心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礼器——玉琮,极具杭州传统文化特色,建筑上的矩形凸起可种植绿色植物,形成“空中花园”,是整个商业综合体高端宾馆和餐厅的理想选址。同时,与玉琮的结构一致,高层商业楼为中空结构,可作为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天井,与低层商业楼通风口连接,自然调节建筑物内部气候。

方案三:

 此方案的主要设计灵感来源于杭州的处处可见的荷花,四幢建筑物高低错落,显得很有层次,建筑表面自然开洞,天然通风调节建筑内部温度,四幢建筑中央的空隙有天井,促进内部空气循环。建筑表面材料有透光隔热的功效,极大节约内部能耗

9.2

 查找资料进行三种方案的利弊选择,最终确定一种方案作为主攻方案,在之后的讨论中,在商场的细节上进行讨论,确定出商场的外观和内部分区,并完成了外观的3D模型制作。

9.3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对商场中应用的绿色节能技术进一步具体化和完成中期检查展板布置。

 我们前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绿色建筑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技术,并做好汇总、分类。今天我们讨论了这些技术具体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商场中。并根据技术的需求,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调整。

 对于展板的布置,我们看了一下之前学长学姐们的展板布置,觉得展板应布置得简洁明了。所以只保留了要点,能让大家看到。舍弃了只有站在展板前才能看到的小字。利用木条拼出主要的四块区域的标题。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分属不同标题的图片上边框,使得展板信息更清晰明了。同时在展板中运用多种颜色,使得展板简单又不单调。

 除此之外,我们还去思考了一些可能出现的技术,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分析。这样避免与其他组出现雷同过多的情况。

9.4

 展板展示,聆听老师意见及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并商讨结构的大致做法及框架。

9.5

上午首先进行了分工,一部分进行ppt与视频的制作,另一部分开始对建筑的主体框架进行搭建,整个上午搭建完成了建筑的底部框架,以及一层的顶板。下午继续上午的工作,搭建完成了建筑第二层的框架,以及第二层的顶板,还进行了二层外墙的部分制作。

9.6

 今天上午我们组继续完成模型的三层及以上的制作工作。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详细部位尺寸的计算,有的负责制作材料比如剪木头和纸片等等,有的负责具体粘结和固定。在过程中一边做一边逐渐完善我们组的思路。整个一上午我们把我们展示中最为重要,需要体现内部细节和分区的第三层楼差不多完成了。下午我们继续分工往上搭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拆卸展示方案。

9.7

今天上午我们完成了结构的内部分区的标定,以及内部特征的体现,在下午的时候,我们继续制作模型的上部分区,将模型的整体制作出来,晚上的时候,我们对模型进行选色配色,完成一天的工作。

9.8

重新制作模型,上午对模型的整体框架进行搭建,下午对外墙进行设计以及施工,晚上继续进行外墙施工,并且对建筑屋顶进行设计,搭建出一个样板屋顶模型。

 9.9

鉴于第一次制作模型的不满意,我们吸取教训,努力的使材料尽可能的磨平与衔接的无缝,并且因为时间原因提高了我们制作新模型的进度,我们今天已大致完成了除开屋顶之外其余的模型制作,包括对底楼钢架的上色,电梯的制作与上色,主楼的波浪线设计,剪切与粘黏,以及今天耗时量最多的工作,大楼侧面的凹凸面上色与粘贴,我们一共有4栋主楼,除开圆形大楼外均有设计凹凸面,并分别上色,为黑白色,黑红色,黑紫色,加上底楼的银色钢架,整体建筑风格偏西方魔幻色彩,今天整体效率挺高,早上9点到12点,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11点,但我们距离模型完成还有一段距离,明天加油!

9.10

经过昨天我们的熬夜加班赶坐模型,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大概的模型制作,今天我们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半制作完成,包括对周围地带的绿化,道路的绘画,以及制作小的生活中的纸做模型,如小车子,树木,还有一个飘逸的直升机,和期末的展板,展板的内容我们采取的日历类似的形式,将我们每天照的照片选取一张,贴在展板上,做成来展示,经过10多天的努力,我们也基本对自己的模型感到满意,也从中学到很多,希望能有下次的共同合作.

创造性设计第一组工作评价

    很感谢这一门创造性设计课程让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非常美好的友谊。可以说我们这个小组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从一开始我们互不相识,到最后彼此之间都非常默契而和谐,我们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从最初的矛盾和意见变成最后的讨论和统一,也让我们懂得了包容和合作,所以这十天不仅是一个设计方案并实现的过程,对于我们组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首先说分工合作,之所以说我们小组比较和谐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会好好协商,每个人有什么好的idea会阐述出来,之后大家再综合地考虑问题。可能大家在考虑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方面不是一样的,就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过程中我们逐渐懂得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体,从整个组的角度向着完成一个设计项目的目标靠近和实现。从一开始的选址我们就分头分区查资料,最后将数据汇总进行择优录取的筛选,之后讨论外形方案和内部分区功能的时候,我们是以每个人提出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概念性设计,或者一种基本的外形,最后在这些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和修改,得出了我们模型最后的外观设计和技术分区等等。当然之后的模型制作上我们更是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技术大神负责制作模型的3D图,其他人几几分小组,负责模型尺寸的计算和细节的设计、木料纸料的制作、模型的搭接、小件制作和上色等等。因为分工比较明确,所以效率比较高。大家的工作过程也比较愉快。

整个过程中,我们小组好的方面比较多。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是氛围特别和谐和欢乐。老师说创造性设计就是玩嘛,我们玩得很开心。即便是遇到瓶颈和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会尽量愉快地讨论和解决。开玩笑的片段充满了我们这10天的合作过程。不认识的9个人到最后非常地亲切,这种感觉特别的温馨。第二就是我们小组的每个人特别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做。每个人都把自己最擅长的贡献给了小组,希望能让整个团队都提高。可能我们不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小组,但是我们是特别努力的一个小组。第三是我们组做事情比较果断,在讨论的时候效率比较高,不会拖拖拉拉,大家的意见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但是也确实有缺点存在。我们小组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够细心。很多事情做了才发现不对。比如我们的第一版模型就做得太草率。导致做工不好,尺寸不对,细节不能看等缺点。我们发现第一版模型不能用的时候已经制作了两天的时间了,这给我们组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无奈。但是最后大家决定重做,第二版比初版的质量提升了许多,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