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开课第一天,听完老师、助教讲解,我们大致了解了本课程的任务与目标。上午本组成员进行相互熟悉,并完成了粗略的每日安排规划。
下午本组按照小型城镇、商住区(房产开发)、度假区(旅游业)以及避难所四个功能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各个功能建筑的特性,思考功能叠加的可能性。经讨论与可操作性分析,本小组决定选择相对熟悉的小型城镇,以此功能为主,并继续思考在其中加入其他新潮功能的可能性。
确定设计对象后,本组进行设计理念与建筑风格的选择。与功能选择时的广泛搜集资料不同,此阶段本组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方法,意在不被现有资料束缚,自由展开想象,实现真正的“创造”。
最终,本组按优先级选出了4个备选理念,理念灵感主要集中于建筑外形,而仍缺少整体架构,仍较为单薄,后续将继续搜集资料,使其更为完整。
7月14日
今天是课程第二天。
上午我们对昨天提出的四个理念进行整理,结果如下:
1.漂浮着的拼图,海上威尼斯,分散成多个区块,可拼接桥梁
2.海螺形
3.荷叶(六边形)
4.水滴状、太极
经过讨论与优先级排序,我们一致决定选择理念1,并以此理念为核心,全组分为两小组,分别对“拼图”形状与风格进行构想。经搜集资料与各自讨论,两组分别提出了“发散六边形”与“德尔塔形”的思路。
两种方案各有所长,经讨论,我们决定以第二种方案的“德尔塔形”为主,吸取第一种方案发散性的长处,以“德尔塔形”为“漂浮的拼图”。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发散开的“德尔塔形”外形类似于一副鱼的骨架,于是我们决定以此为灵感,构思我们的设计理念。
有了大致的外形,下午我们再次分为两组,对功能分区与各区建筑进行规划,并探讨动线是否合理,经讨论,我们决定使用四块“鱼骨”来对功能进行分类,考虑到此城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为吸引游客,建筑风格以灵动明快为主,色彩丰富跳脱。此外,充分利用德尔塔形两条长边,设置码头与海上娱乐设施。
此后,我们分工到人对选址、选材、结构等细部进行思考,对设计理念进行进一步完善,挖掘其深层吸引力,并完成了手绘草图。
7月15日
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认识到现有方案的不足,上午我们对海上城镇的支柱产业,挖掘其相较于大陆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对整体结构进行进一步思考,决定借鉴海底钻井结构,改为定锚思路。同时对商业区模块的规划进行进一步细化。
至此,整体模型已经构思完整,于是我们决定探索产业与准备展板双线进行。绘制展板草稿过程中,我们发现德尔塔形相较于矩形、六边形忽具有不规则性,仅凭先前的草图难以在展板上画出构想的图形,故我们决定利用CAD将图形定量画出。工作按以下分工同步进行:
展板草稿:张哲贤、汪潘、张涵杰
CAD绘制:路北南
产业、理念资料搜集:赵金建、甘子涛
策划案:吴琦
与前两天的头脑风暴不同,今天进入瓶颈期,我们认为问题在于对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与现实性分析不足。
7月16日
上午按照如下分工进行展板制作、建模与给排水设计:
1.CAD形状绘制、打印,策划案完善:路北南
2.展示中心SU建模:吴琦
3.展板草稿:张哲贤、汪潘、张涵杰
4.排污设计草图:赵金建、甘子涛
同时,根据昨日所定的支柱产业:云计算,我们确定了方案的名称:鲸屿云音。鲸是外形,云是内心。“鲸一落而万物生”,鲸形的厚重底蕴寄托着我们对生生不息的美好期望,而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海洋科技产业更为海上城镇的未来赋能。
排污方面,我们将每一块岛屿中心地势提高,两边地势降低,将污水汇集到第一座岛屿两段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与赵羽习老师交流后,我们认识到中期展示的侧重点应在于思路的展示,于是我们确定了展板的风格,决定我们的目标在于展现方案思路的发展过程。
下午着重进行展板正式制作,张哲贤、汪潘、张涵杰三位同学主要进行细部难度较高的绘画,其余同学进行功能分区的线稿描绘。过程中,我们改变了商业区主要建筑——商场的形状,由原先的椭圆形改为更有设计感的莲花形。
今天大家的参与感提升,绘制展板的过程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大家对方案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
7月17日
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中期展示,听取了老师、助教们的宝贵建议后,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只顾艺术性而实用性不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址处夏季温度高,可能不适合原定支柱产业(云计算)的运行环境。
2. 海岛环境有潜在的数据运输和储存的高成本和风险,电缆难以架设。
3. 各个子岛间的交通需要进一步考虑。
4. 尽管海岛有锚定结构,如遇到海风或者海浪,海岛依旧会在一定范围内漂动,因此依旧需要考虑潜在的碰撞问题。
对于问题3,我们决定除划船之外,在岛屿之间加设桥梁。而对于其他问题,我们今日暂时未想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故决定先推进模型进度。
下午我们开始进行模型制作工作,考虑到展示中心的地标性作用,我们决定将第一块岛屿的尺度适当增大,同时对一些次要建筑的模型表示进行取舍,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另外,考虑到直接在模型上展示剖面可能并不清楚,我们决定另做一个不按照原比例尺的结构展示模型,作为附加模型,张涵杰、张哲贤负责这部分的模型制作。
赵金建、甘子涛负责岛屿板块基础的模型制作,吴琦、路北南负责展示中心的模型制作。
至今天傍晚,我们模型的框架大体成型,在动手的过程中,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
7月18日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结构部分的模型制作。赵金建、甘子涛、汪潘共同完成了岛屿板块基础的结构模型制作,其表面采用3根主要受压杆件+若干分散受力斜撑。张哲贤、张涵杰完成了定锚结构的详细辅助模型,并开始制作商场、剧院等主要公共建筑。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结构的模型呈现形式——定比例模型粗略展示+一个放大版辅助模型+PPT、视频补充。
吴琦与路北南开始着手终期展示的资料搜集与PPT制作,并完成了初步的展示思路与PPT框架。
7月19日
今天汪潘、张哲贤、张涵杰完成了莲花形商场、水滴型剧院的纸模制作,赵金建、甘子涛完成了定锚结构的等比例模型制作。吴琦完成了整体岛屿的SU建模。路北南继续进行最终展示资料搜集、PPT制作。
今日完成了所有构建的模型制作,后续将进行拼装与上色。
7月20日
今天我们进行了模型的上色与拼装,同时,对于SU模型进行了渲染的尝试。
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对之前7天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将项目方案策划书写得更为详细,并为最终展示准备PPT。
7月21日
今天是课程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模型制作收尾工作,以及上交材料的书写。
看到最终模型的那一刻,我们成就感满满,期待明天终期答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