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今天是创造性设计这门课的第一天,我们先统一在大教室认真听完指导老师介绍今年的设计主题是“海上漂浮结构”,我们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且关乎到人类未来的生存。我们回到教室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各自开始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商量组名。讨论过后,我们一致认为海上漂浮的城市与《逍遥游》中“鲲”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取名为“海之鲲”。
中午大家在寝室休息之后,下午我们在教室集合。大家轮流发言简单交流之后,我们分为了三个小组分别查阅资料构想出三个可能实现的海上漂浮结构的方案。经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大家的头脑风暴,每个小组开始发表自己的方案,我们共提出了“海上漂浮社区”、“模块化度假村”、“海上可移动度假村”三个方案。经过大家的举手表决和商量分析后,我们决定汲取这三个方案的优点,采用“海上可移动度假村”的外形设计,采用“海上漂浮社区”的功能分区设计,部分构建连接采用“模块化度假村”中的概念。
到了晚上,我们先是对下午讨论出的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在每个人都有了大概的概念后就给每个人分工查阅资料,从选址、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分开查阅资料,并将自己查阅到的有用资料整合在一个共享文档内。
从刚开始自我介绍的沉默寡言,到后来讨论选题方案的踊跃发言,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的上升,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过程中能设计出一个精美的模型。
7月14日
今天是创造性设计这门课的第二天,在今天上午,我们继续分工查找资料,同时互相交流,不断更新、完善我们现有的构想。我们首先就整体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有部分同学倾向于将翅膀设计成单元体式的漂浮结构,部分同学倾向于设计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做一个可收缩的设计。而对于中间的主体部分,我们一致地同意参考鱼的身体的形状,采用模块化的加工方式。在讨论和交流中,我们对所要设计的模型有了更具象的了解,对于所需要查找的资料方向也更加明晰了。
中午大家各自回去休息之后,下午一点半我们准时在教室集合,每个人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所查找到的相关部分的资料。在选址方面,我们采用的思路是进行一个随季节变化的迁移,在沿海选择了几个合适的城市,作为停靠点。在功能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建设一个集小型城镇、商住区(房产开发)、度假区(旅游业)、避难所、文教区等一体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海上小城市。我们整体的结构是以鲲的形状来设计的,外围有较高的防海大堤抵御风浪。我们的锚定设计是准备动力定位加锚泊定位以更好地固定住整体。在动力设计、管线布置、材料采用方面所负责的同学也分享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断进行方案的补充。、
随着大家积累资料的不断增多,我们的方案也在一步步地完善,团队每位成员都在为我们这个海上漂浮城市的设计贡献力量。
7.15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大家再次商讨整体方案,将各个部分收集的资料结合我们自身设计需要,进行整理。
早上来到教室后,孟老师前来给我们答疑指导。孟老师先对于我们的项目的情况做出询问后,肯定了我们的创新型,也同时提醒到我们之前未去探讨的一些细节,比如说受众群体、吸引人的亮点、等等......很受启发。
上午在组长林荣川的统筹分工下,大家很快明确本天的任务后,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由于我们设计的主体外形为一条鲸鱼,不仅需要考虑外形的拟合,还需要考虑对整体功能结构的适宜性。尤其是针对设计构想中需要随季节迁移这一点,小组在上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确定形状大致为下图所示,当两侧收起时能够填补孔隙,使整体呈现出子弹头的形状,更有利于在水中前行移动。
下午的工作中各个成员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张艺怀同学根据新的轮廓图,对于各个区域的功能分布有了新的规划和设计,将整座城市分为前部生活区(居民主要活动区)和后部供给区(如淡水处理厂、排污系统、能源系统等等)。 在材料选用方面,曾彦博同学对于生物岩石、海水耐久性水泥、塑料工程材料、仿生涂料等适宜建筑需要的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和优劣分析,并且与赵远驰同学一起讨论确定了浮力结构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使用。吕洁同学整理好管道结构后也即时提供了施工方案,三位同学今天最后的成果可以用下面的CAD图来展示:
对于动力设计,谯楼同学结合整体情况,提出使用温差发电和波浪能发电、风力发电作为主要发电方式,使用高温超导电动机和柴油发电机作为电力备用来源。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和赞同。锚泊设计中,龙富成同学在查找资料后认为预抛锚作业即可满足该项目的需要。
总体来说,经过今天的工作,小组更加细节深入的学习了文献,同时结合自身需要做出了取舍。并且在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相连也让我们发觉到了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今天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7.16
今天是我们课程的第四天,离中期方案展示的时间只有一天了。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展板并确定汇报内容。
上午,作为组长,林容川分配了每个人的任务,大家开始着手完成各自负责的内容讲稿。在林容川的引领下,我们展开了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最终设计出了展板的初步模样。曾彦博同学和谯楼同学在讨论后,决定了风力发电装置的具体位置。在确定了展板的所有细节后,林容川按照比例绘制了漂浮城市的外形,展现了它的壮丽景象;赵远驰同学绘制了基地和管道系统的线稿;张艺怀同学则负责绘制漂浮城市规划的线稿。与此同时,我们还和赵羽习老师进行了简要的交流,获得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下午,每个成员都确定了自己的汇报内容,通过讨论,我们对方案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吕洁同学用马克笔加深了所有线稿,并与林容川同学一起对展板进行了美化。龙富成同学确定了锚定结构的位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展板的绘制。
通过今天的工作,我们团队展现了紧密的协作精神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我们相信明天的中期方案展示将会是一个成功的阶段,展示出我们对于漂浮城市方案的深入研究和创意想法。我们期待能够向大家展示我们的成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方案。
7.17
今天是课程的第五天,也是课程的期中展板展示日,经过我们四天的头脑风暴、激情讨论与默默付出,我们将在班级展示中悉数汇报我们第一阶段的构想。在选定了汇报人为林容川与曾彦博后,我们把各自的想法资料做成了简短的讲稿汇总,交由汇报人发挥。
上午九点半,小组展示正式开始,我们作为第九组在较后出场。前几组的同学天马行空的想法都相当惊艳,各有各自的特色想法与特点,应对老师的追问也各有应对,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与思考。终于顺至我们小组,组长林容川对整体的规划构想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尤其以《逍遥游》为灵感的特点被老师认可,对我们组的创新想法赞赏有加。此后曾彦博同学对漂浮结构,设置构想及材料使用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让整体城市的规划有迹可循,而不至于过于空中楼阁。在展示结束后,老师也对我们的想法和规划提出了一定的赞许和意见改进,认为我们在有奇思妙想灵感的基础上,更多的可以从实际规划可行性上去进一步改善方案。我们也对相关切实推行方案可行性提出了新的疑问和反思,更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ppt展示环节和实际模型制作。
简短的午休后,下午大家又来到教室进行新一轮的思考与资料整理。大家将上午老师对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分工整理,并结合新一轮的任务(模型制作与ppt展示制作)重新对任务进行了分配。赵远驰,林容川,曾彦博,谯楼四人进行模型制作的初步讨论与实操,获得了一个颇具雏形的框架,之后会进一步添加更多有关内容。张艺怀,吕洁,龙富成三人则主要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和方案改进构想,经过一下午的奋斗,大家也都获取了更多更加细节的资料与更可行的构想。希望在下一个阶段,小组成员能够更加团结,最终制得富有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完整方案成果。
7.18
今天是创造性设计开课的第六天,今天一整天全组成员都在为漂浮城镇模型的制作而努力。
上午,在全组成员到齐后,我们便开始了工作。吕洁、张艺怀两位同学负责继续对中期展示时老师的提问指导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方案改进构想。其他同学则在昨天所完成的颇具雏形的模型框架基础上增添更多细节,继续完善整体的模型。先是在底板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上部结构模型的确切尺寸大小,然后使用木条、胶水、棉线按照昨天的方法步骤搭建上部结构模型,最后又讨论了“海之鲲”的鱼尾、翅膀结构在模型中的具体线条、搭接方式,并初步实施。
下午,在经过简单的午睡休整后,小组成员顺着上午的思路继续为漂浮城镇模型的制作而努力。负责模型制作的小组成员先是将底板模型与上部结构进行搭接,完成骨干部分,随后在骨干上进行尾部的连接搭建,之后对翅膀结构的制作、翅膀结构与骨干部分的连接及翅膀结构的可转动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意见交流,最终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制作出了一个翅膀模型。与此同时,其他同学也已经在思考漂浮城镇上房屋等建筑的样式、分区及在模型上的合适大小,并且在纸上画出了示意图,以使最终模型的搭建更加方便、完善和精美。
尽管在今天的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有时会遇到制作零件连接处无法良好拼合,但这些问题经过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不懈努力,还是得到了有效解决。总而言之,今天我们小组稳步推进模型制作工作,精益求精,希望最后能呈现一个令人满意的模型。
7.19
今天是开课以来的第七天,掐指一算距离终期答辩只有总共三天的时间了,因此小组的大家都有了一丝紧迫感,并且干劲十足,延续昨天的成果,向设计和模型的最终完成更进了多步。
上午,来到教室后大家就十分熟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吕洁和张艺怀同学对项目设计的众多细节、具体的内容进行了更深度的构思和讨论,并查阅了许多相关的具体资料。并且两位同学开始了终期答辩展示的PPT构思与制作的工作。赵远驰同学对我们的鲲的表面具体规划和布置进行了设计,并绘制了表面的平面图。他还对表面构筑物和建筑物的设计进行了思考,并与小组的大家进行了讨论,确定方案后谯楼同学开始进行建筑物模型的制作。模型的制作依然稳步进行,大家的手艺越来越熟练。曾彦博、林容川、龙富成同学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制作进度逐渐加快。上午三位同学做好了另一片翅膀以及翅膀和鲲主体的链接处。至此鲲的大体框架已完成,大家对模型最终的效果以及后续制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激烈的讨论。
午休之后是下午继续的埋头苦干。模型制作依然大步推进,完成了鲲主体的外表面及外围栏、外围栏的表面部分、许多连接的节点细节、尾部的骨架及表面等等内容,模型的制作已完成了绝大部分。对展示的内容和思路的构思以及资料查找、PPT的制作同样继续推进。张艺怀同学下午也加入了建筑模型的制作和构思。张艺怀同学与赵远驰同学的讨论往往十分激烈,两位同学的思维碰撞给我们小组带来了思想的火花,也给我们小组的工作带来了波澜和趣味。
今天之后距终期答辩还剩两天,模型和设计的工作重点都到了许多小细节和具体的地方,小组的大家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同样,大家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羁绊也越来越深厚。
7.20
今天是整个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8天,课程进度已接近尾声,而我们的工作任务在此前有条不紊的推进下也开展的愈发顺利,我们的课程成果也已有了相对完整的雏形。
上午来到教室,林容川,龙富成,曾彦博同学已经开始对鲲的主体考虑上色问题,在考虑我们整体海之鲲的基调下后,最终选择了蓝色作为我们的主色调。蓝色深邃而又神秘,在大海上辽阔航行的海之鲲正符合蓝色的色性,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技进步,也在冷色调的衬托下显得理性而发达。谯楼和张艺怀同学则对昨日尚未完全竣工的模型进行加工和续作,每一个模型都有独立的样式和特色,承载了我们全组对城市设计吸引群众的理念。这些有趣而创新的模型从组员的手中被创造,又在我们的大城中发挥光彩。吕洁同学则负责对ppt的展示制作,搜集整理了众多资料与图片,对最终将要呈现的展示部分精雕细琢,不断打磨,相信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下午赵远驰同学对城市规划图进行了最终加工,大家的工作也都逐步趋向最后的打磨精进部分,张艺怀和谯楼同学把最后一部分模型制作完毕后,加入了上色大军,而林容川 曾彦博 龙富成同学则将主城市城体部分上色完工,开始进行模型的上色,赵远驰则对规划图的细节开始加工调色,图案精细程度尤为精美,吕洁同学对ppt中很多资料的完善也做了进一步收集整理。在整个过程中大家悉心协助,颇有条理,也会彼此调侃,氛围相当融洽,相信我们在这8天的合作中已经形成了默契,为我们最终的成果共同付出,不留遗憾!
7.21
今天是整个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九天,也是模型准备的最后时限,尽管时间如此紧迫,我们的工作任务也依然有条不紊的推进开展,最终完成课程答辩前的一切准备。
上午来到教室后,我们先是将城市规划图粘贴到主体模型上,完成模型的包纸工作。为了使城市规划图能与主体模型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曾彦博同学进行了精密地裁剪,最终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随后,曾彦博同学继续制作剩余的一些建筑物模型,龙富成同学将一些建筑物模型用502胶水粘贴到城市规划图上,并辅助林容川同学进行上色工作。谯楼同学汇总整理动力设计的资料,确定动力的可行性。赵远驰同学也在汇总整理一些资料。吕洁同学则将其他同学搜集的资料、图纸进行汇总整理,进行汇报PPT的制作,精雕细琢,不断打磨,相信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下午赵远驰、林容川同学对海上漂浮城市模型进行最后的上色、润色、美化处理,龙富成同学整理了漂浮城市对沿岸的影响,曾彦博同学也对漂浮城市的部分可行性进行最后的思考和整理,谯楼同学又制作一些建筑物模型,以使整个模型更加丰富美观,张艺怀同学在参考往年范例后,开始了我们组的团队工作总结的撰写工作,吕洁同学仍在继续制作、丰富、美化汇报PPT,精益求精。
今天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阶段,没有人产生懈怠情绪,而是更加热情、更加专注地进行最后的大工程,在整个过程中大家悉心协助,有条不紊,精益求精,氛围相当融洽,相信我们这9天的合作付出定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