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第一天我们进行了开课大会,破冰行动和头脑风暴。
早上在开课大会中我们在助教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这门课的相关内容,了解了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天中要完成的任务和这门课的主题。对我们来说这门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破冰行动中我们互相了解,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在这次课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一个合理美观环保的仿生建筑。
在下午的头脑风暴讨论中,我们搜集了关于仿生建筑和环保材料的资料,讨论了水母,藤曼,贝壳,寄居蟹等仿生结构。在讨论后我们初步确定了寄居蟹的结构。
7月16日我们组八点到达了教室进行了今天的工作,我们重新审视了昨天提到过的方案,重新分析了水母建筑的方案,对它的建筑功能,绿色环保设计进行了讨论,查询了一些仿生环保设计的资料。探讨了水母建筑的内部结构细节,最后我们重新将其作为备选方案之一。之后我们研究了昨天的寄居蟹建筑方案。初步设计了寄居蟹建筑的外形细节。我们对其材料进行了讨论,也查询了很多仿生环保材料的资料,目前的备选材料有贝壳仿生复合材料玻璃,沙塔蠕虫仿生复合低碳材料,蚵壳材料等。对于建筑主体的散热,我们的方案有白蚁巢穴为原理的散热方法,和仙人掌仿生的散热方法,它们可以共同使用。对于建筑的形态和用途,我们也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传统的层状建筑,采用白蚁巢穴和仙人掌仿生进行散热,预计的建筑功能是酒店。另一种以球形建筑为主体的5层寄居蟹仿生建筑,预计作为海洋馆,建筑的穹顶部分采取钢结构和复合材料玻璃,用可以控制开合的遮阳板结构控制采光,穹顶下为餐厅。建筑主体可以采用蛛网状的钢结构支撑,保证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我们预计明天的工作是重点讨论选中的备选方案的细节,建筑内部结构。同时准备展板的制作,为中期答辩作准备。
通过投票,我们从三个备选项目中选出了寄居蟹海洋馆的项目。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昨天设计的寄居蟹型海洋馆的具体尺寸,并进一步完善各层的功能和具体构造。此外,我们修改了昨天绘制的立体图,并讨论了展板的设计。以下是今天的详细工作内容:具体尺寸讨论中,我们详细讨论了寄居蟹海洋馆的整体尺寸,包括高度、宽度和长度,确保建筑能够容纳预期的参观人数和展示内容。此外,我们确定了每层的高度和面积,以便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楼层分布。
1楼(入口层):
- 主入口及售票处
- 存包处
- 咨询台
- 商店(售卖海洋纪念品、书籍等)
- 咖啡厅/简餐区
- 无障碍设施(如残疾人通道、母婴室)
2楼(珊瑚礁展示区):
- 珊瑚礁生态展示区
- 小型海洋生物触摸池
- 教育互动区
- 多功能厅(用于举办讲座、活动等)
3楼(深海生物展示区):
- 深海生物展区(如章鱼、海马、深海鱼类)
- 水下隧道(让游客近距离观察鱼类游动)
- 3D电影放映厅(播放海洋生物纪录片)
4楼(极地生物展示区):
- 北极馆(展示北极熊、海豹等)
- 南极馆(展示企鹅等)
- 冷水生物展区
5楼(海洋哺乳动物展示区):
- 海豚表演馆
- 海狮、海豹表演区
- 相关科普教育展示
6楼(热带雨林生态区):
-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模拟
- 热带淡水鱼类展示
- 两栖动物展示区
7楼(海洋科技馆):
- 海洋生物进化历程展示
- 海洋环境保护教育区
- 海洋科技互动体验区
8楼(观景台/餐厅):
- 观景台(俯瞰整个海洋馆及城市景观)
- 高端餐厅(提供海鲜美食等)
- 休息区
7月18日 今天我们完成了展板的设计和中期答辩稿的撰写,并确定了我们的项目名称为陆地蟹宫,在中期答辩的准备中我们总结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我们组以保护自然为目的设计了海洋馆,旨在融合科技与自然,支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馆中我们计划使用多种特殊的仿生材料,他们坚固耐用而且对自然无害。结构上我们模仿了一些生物的结构以提升建筑的通风散热性能,使用特殊的结构自动控制海洋馆内部环境,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展板设计中,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设计了海洋馆每一层的内部结构,绘制了每一层的效果图。丰富了展板的内容。对明天进行的中期答辩进行了充分准备。
7月19日,今天进行了中期答辩,老师在看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深挖我们的仿生对象与我们的目的之间的联系,增加我们项目的创造性,改善我们项目的合理性等。我们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对方案的设计进行了思考。在模型制作中我们将改善这些问题。对细节进行修正。提升项目的创造性与合理性,使其更加符合“筑法自然”的主题。下午我们领到了制作模型用的建材。结合建材的特性与设计需要,我们小组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分工。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和材料的适用后,我们小组设计了初步的模型制作方案。并开始了模型制作。制作模型的第一天我们完成了楼板的尺寸计算和楼板的分割,编号,为明天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7月20日,今天我们进行了框架的制造,,我们计划制造的模型可以拆开并可以方便的看到内部的结构。我们用纸板制造楼板,在楼板上画出平面图,并用纸板对房间加以分割。主体建筑的支撑我们采用木棍作为建筑的支撑,先用木棍,卡纸和胶水黏贴出每一层的框架,之后再用线进行连接。我们计划将楼层像抽屉一样放在每一层的框架上。另外,我们组也开始了对建筑墙壁的涂色。
7月21日。我们完成了螃蟹头部分框架的制作和模型外部纸壳的制作,打开纸壳后可以看到内部的构造,更多的利用了绳子的作用来拉住框架。用许多纸片构成了外壳,增大了球壳的表面积,提供了散热的功能,让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另外我们利用螃蟹头的部分架住原骨架容易下垂的部分,保证了原结构的坚固稳定。在螃蟹头上也装上了纸板,为明天上色做准备。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小组充分发挥了使用线构造结构的特色,在更多地方使用线加固结构,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7月22日。我们对外壳部分进行了部分的上色,补充了一些细节部分的纸板,对内部墙体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上色。底板的上色工作也开始了,但是由于我们的模型体积较大底板的可上色范围不多,另外我们用木条切开制作了一些细节部分的小模型,比如桌子。最后我们组最后答辩的ppt也已经接近完成了,明天我们预计会完成剩下的上色工作和一些收尾工作。
7月23日,今天是创造新设计课程答辩前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为模型补充了一些细节,最后由于我们讨论决定在建筑外壳铺设白色的瓷砖以模拟贝壳的颜色,所以我们保留了模型上的白色部分作为贝壳模拟,我们还制作了一些小配饰,给底板上了一些颜色,但是因为我们的模型制作的大小比较大导致底板上可以使用的空间很小。我们讨论了明天答辩的稿子,明确了我们的设计方案,确认了我们的选址和选址的原因,明确了我们的建筑内部采用的结构和材料,确定了明天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