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设计第三组团队工作评价
为期十天的创造性设计小学期落下帷幕,我们组总结了许多收获与体悟。感谢老师、助教们的批评与指正,感谢其他组同学的建议与评价,也感谢每位组员的辛勤付出与共同努力,才最终使创造性设计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们组先确定的是功能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政策的指向以及河北发展现有的问题,我们组最后确立了高新科技园区的方案,旨在研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内容。一是考虑到河北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节能环保的研发成果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二是雄安离北京距离接近,在当地对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案完全可以套入北京;三是节能环保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技领域中的主旋律,符合新区建设面向未来的要求。
接下来是园区选址的考量,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经济的支持以及后续人才的支撑,便捷的交通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综合了上述要素的充分考虑,我们组确定了高新科技园区的建造位置,它将设计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区域,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有北面的高速与东面的省道,西面是河流,南面离白洋淀的距离也并不是十分遥远,东南方向不远处是华润大学城。
在选址的任务结束之后,每个组员都思考出了各自标志性建筑的大致方案,经过一番讨论,综合了三四个组员方案中的特色之处,我们最终确定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初期方案。主体建筑最高部分为三十层,将容纳一系列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中小企业,这是我们组对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提供的可行的解决思路。主体建筑由三栋建筑组成,园区最中央是一个太极符号,这一符号在实际中北首为建筑,南首为湖;建筑既似太极鱼的造型,也可以理解成是一滴水的样子。两栋造型相近的折线型建筑在太极符号的东西两侧对称排布,构成一双手捧住水滴的姿态。主体建筑后方是四栋各自独立的六边形附属建筑,分担一些污染较为严重、或有一定风险性的研发任务。
中期答辩之后,我们组觉得之前的方案对未来的思考还是不够,思维还是不够打开;同时,整体建筑过于规则反而缺乏美感,设立在平面图上的寓意也是空洞而又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对建筑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首先是未来方面,我们组思考了未来可能的生活模式,并引入了旋转拼装单元的概念。我们认为未来的人能在一个单元体内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轻轨、地下交通以及空中交通也是未来生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次,我们在原有的手捧水滴的理念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用流线型的设计代替了原有的四平八稳的折线型;最后,对于结构、选材、基础设施、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我们组也有了更为完善与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美术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模型的粘结与制作;软件使用熟练的同学负责虚拟建模以及平面图的绘制;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撰写文案的同学、负责制作小构件的同学等。与此同时,每个组员也有着相应的合作,为了防止每个单元体的模型过于统一缺乏变化,组员决定改变部分体块的外形,每个人自由发挥,创造风格迥异的体块,展现抽象的未来感;方案的构思、展板的制作以及最终答辩展示的准备,同样离不开每一个组员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
在创造性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组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做的值得肯定:
1. 小组内氛围融洽,组员间关系和睦,不存在因为理念或方案的矛盾而爆发冲突的情况。每个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这是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最关键的要素。
2. 创造性是贯穿整一个课程始终的态度。不仅在建筑造型与功能处体现着创造性,在遇到问题、制作展板、答辩展示的过程中,创造性也是小组交流与讨论放在首位的思维方式。
3. 对进度的把控有着较强的能力,不存在为完成任务而熬夜的情况,较好地平衡了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合理作息,健康生活。
同样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在讨论方案的时候,有时候话题会针对某个细部问题的讨论,对主要话题的把控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展开。
2. 在确定方案的时候,由于对CAD、SU等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使建模的过程与模型比例的确定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粗糙的模型会影响对比例的判断,而过于精细的模型又耽误了任务的下一项进程。
3. 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有时对细节的精确以及结构的牢固过于苛刻,这对进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开始过分的审慎以及操作的不熟练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4. 在整个创造性设计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缺乏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现阶段的交流只局限在外型上,对建筑理念、 内部功能分区的交流远远不够,模型制作过程中的交流能让每个组少走一些弯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5. 对如何实现小组内每个人的合理分工、任务平衡,一直是课程进行过程中组长试图一步步优化的方向。大体令人满意,然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在创造性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组学到了许多:
1. 团队意识的提升。团队意识体现在每一次的交流与讨论、最终方案的定稿、以及任务的分工与合作中,特别是在每次在讨论时遇到意见难以统一的时候,要从团队的大局出发。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课程所强调的一种能力,也是个人全面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十天课程的帮助到底有限,这种思维模式还需要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不断培养。
3. 个人能力的锻炼。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被其他组员所理解,表达能力在一次次的沟通与讨论中得到了提升;模型的制作与展示也锻炼了其余的像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展示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有一系列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
1. 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当前讨论的主要话题与主要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一些细部的具体的问题,可以先记录下问题,等到主要话题解决了之后再统一讨论。
2.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不单单指在讨论之前对问题的预习,也包括对课程的预习。其中包括相关软件的学习、包括CAD、SU、PR等,以及尽早地关注课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