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创造性设计开课第一天,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在简单地介绍了各自的姓名和班级,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选出了组长后,我们就进入了讨论环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方向,也就是要造什么。由于人工智能可应用的领域太过庞大,太多的选择使我们感到有些迷茫。且初见的大家都有些腼腆,讨论一度陷入僵局。于是大家决定先各自去查询一些资料,之后再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在下午各自查阅资料过后,我们组在晚上七点整重新聚集起来。同时为了消除上午大家的生疏感,我们选择了浙里吧作为讨论地点。在晚上的讨论中,大家的明显变得更活跃了。我们首先提出了在沙漠中或在海上建造居民区的想法,我们认为在未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势必需要在环境更恶劣的地方生存。但随着讨论地深入,我们发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不高,且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可能最后就只能泛泛而谈了。于是我们决定从身边的建筑入手。最后敲定了图书馆。因为图书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且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内的应用也很丰富。但具体的设计需要在明天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9月5日
创造性设计的第二天上午,在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与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小组九点准时于西区教室集合,针对昨晚商议的智能图书馆方案展开了进一步的可行性、创新性的研究,在激烈地讨论过后,我们小组发现在智能图书馆设计、施工、维护方面难以有太过脱颖而出的创意idea,因此不得不放弃这个初步想法。
短暂的沉默与思考过后,我们小组决定打翻所有的已有想法,重新出发。我们轮流发言确定了一些可能会更好地发挥创意idea的建筑地址,如海底、空中、地下、沙漠、极地、山等等,并展开头脑风暴,对每个地址设想可能建造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建筑,如气象调节站台、空中岛屿、地底城市等等,在结合可行性、创新性、智能化以及避免与其他小组雷同的条件下,我们小组将目光投向了高山。经过前前后后三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考虑到未来人口增加,土地资源紧张以及发达的科技和便利的地下交通网络等,我们小组最终确定了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向,即通过人工智能选址施工,在不破坏山体植被的前提下,挖掘山体,依托山体内部结构建造包含停车场、购物中心、办公区、居住区的综合型智能化建筑,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科技与人工智能的条件下,这栋建筑的采光、通风、照明以及交通等都将不再是问题。
晚七点,我们小组再次相聚于西四专教,对整个建筑的智能化功能及形状展开讨论。长达三个小时的讨论中,我们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个可能,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想法可以将人工智能较为具体地体现在模型当中,也没有一个更加创新独特的人工智能化方案。最后我们不得不暂停讨论,决定回去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希望明天会有一个更好的idea。
9月6日
创新设计课程的第三天上午九点,小组成员于教室集合,开始新的一天的设计工作。在老师指点下,小组成员分为两组对前一天的方案——山体智能建筑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发现其很难与人工智能结合,太过于普通并且缺少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小组成员的慎重考虑之下,我们决定放弃这一个方案,寻找更好的方案。
经过几个小时的查资料、讨论,小组成员对当今建筑发展的热点趋势有了初步了解,并对未来做出展望:在越来越智能化的未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一片能够静心养气的净土。所以我们决定建造一座集修养身心、游憩度假、疗养保健等功能于一身的自然疗养会所。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人们通过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建筑的智能选址、智能选材、智能施工。在未来科技的加持之下,疗养院能够智能学习,结合人的外观做数据分析,为人提供最适合自身的疗养方案,疗养院的房间也是一个动态的疗养系统,能根据人的偏好、疗程等改变所处的环境;在管理方面,疗养院会对周围环境进行智监测,如果一片区域被过度使用,这片区域就会进入一个休整期,期间不会有疗养屋进入;同时,疗养院还密切监测环境污染问题,有专门的机器人会对环境卫生进行维护。
下午,小组成员再次相聚教室,对上午提出的疗养院做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对疗养院的布局,外观等做了相应的讨论。为符合美学以及自然的和谐性,疗养院接待大厅被设计成蘑菇状的三层楼,每一个可移动的疗养房间则依据鸟笼的结构灵感,设计为半椭球的网架结构,疗养院总体布局则结合细胞分裂的灵感设计为“∞”形。确定方案后,小组对展板的初步模型进行了讨论设计。经过三天,小组成员终于得出了一个可行性相对较高的方案,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能把这个方案做得更好!
9月7日
转眼间已经来到课程的第四天,天气却突然变得糟糕,淅沥沥的小雨很快暴躁起来。老师上午来教室解答疑惑,因为大家说这次的课题稍显麻烦。在一次次毁灭与重生之后,我们组在昨天终于给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旨在突出表现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明天就是中期展示,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展板做出来。展板的大致内容是昨天讨论好的,并做了相应的规划。昨天晚上回去之后大家又对一些地方进行了细化的处理,所以今天早上在整合现有资料和想法之后,昨天的方案又被进一步优化。关于“蘑菇”的诸多细节,在深入探讨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另外,对“康养”中人工智能的位置和作用再一次确认。
展板主要内容大致分为“灵感”、“AI”、“选址”、“设计”、“功能”等几个方面,主要是表达我们思考的过程以及这个项目中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相互结合的特点。因为辅助表达的东西很多,所以我们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利用各种工具去绘制和创建模型,同时也开始梳理明天要展示的东西,准备讲稿。当然必须要做的就是绘制展板,这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此很多重要的工作是由心灵手巧的组长完成的,我们负责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暗淡的天空下,雨已经稍显疲态,但是大家的激情并没有丝毫的消减,草草结束午餐之后,就又一次投入工作中。讲稿已经大致成型,模型在不断地修改后进入最后阶段。这边展板也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初具规模。只等所有工作结束,收束整理,呈现出完整的展板。
刚刚修剪的草坪给人十分清新的感觉,湿漉漉的青色混杂褐色的泥土,昭示着如画般的美妙。明天,希望一切顺利!
9月8日
2018/9/8创造性设计小组中期答辩。上午9点我们小组成员来到了教室,为我们的方案进行最后地细化和补充,使方案更加有亮点。由于答辩时间是在下午,我们也了听取了老师对其他小组的建议,丰富了自己的内容。
答辩展示由俞珂同学负责,她向老师阐述了我们小组作品灵感来源以及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老师对于我们的创意表示欣赏,肯定了我们的想法与理念,同时老师也耐心的给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我们的理念层次很高,非常有新意而且契合主题,对于森林康养中心的认识很全面很讲究,对人工智能的剖析很深刻很具体。同时老师提到我们作品的落脚点不够扎实,在模型建造阶段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阻碍,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个更真切的表达方式,例如居民区等,为接下来的模型做好铺垫。最后,老师表达了对我们的赞赏与对最终成果的期待。
答辩完成后,我们交流了彼此的感受,开展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于老师的鼓励与建议进行反思与畅想。结合剩余两组同学的作品展示,我们完善了自身的缺陷,改良了部分问题。
在对即将到来的模型建造阶段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做了设想之后,我们分配了任务,为明天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9月9日
通过昨天的中期展示,得到了老师的一些建议,交流了感受。通过下午的小组讨论之后进行了对原方案的分析和反思,完善了自身的缺陷,确定修正后的一个方案。
今天早上9点30分,小组成员来到教室开始执行修正后的方案。对于原有的方案,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思考如何通过模型表现出康养所和森林中的人工智能的系列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组通过审慎思考,决定用视频等其他形式,配合模型辅助来表现出来。确定解决方法后,我们按照原计划先建模型,在做出视频、ppt等在最终答辩之前顺利完成所有的任务。今天主要做了森林植被的制作、基本建筑物结构部件的制作和一些机器人模型的制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一天的模型制作我们发现动手做模型其实还是挺慢的,在一些模型制作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全部组员通力合作,最终克服了困难,为后期制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们的模型是森林中的移动城堡,包括中心的蘑菇外形的物流站,整个模型能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契合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森林滋养人的身心,人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对可能遭受破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减少人的生活对自然的破坏。通过智能选址将会选择一个风景丰富,物种多样的地方,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滋养。所以所做模型时计划设置多种场景,包括瀑布、湖泊、花园和森林等。
今天主要进行了部分模型的制作,效率不是很高,吸取了教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效率,尽快完成模型的制作,需要继续加油。不过组内配合很好,大家团结互助,一定能克服一个个困难,完成整个方案。
9月10日
天是创造性设计的第七天,离最后的答辩仅剩下不到三天的时间,各小组都进入了紧张的模型制作以及其他展示资料准备的阶段,我们小组也通力合作,根据昨天的进度,紧锣密鼓而又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上午九点半,我们小组成员准时到达西区间教室,小组长给了我们明确的分工,两人制作我们的居住小模型“鸟居”,两人制作中心建筑“蘑仙堡”,还有两名成员准备树木花草装饰品等工作。
模型制作过程相对顺利,不过也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制作“蘑仙堡”下半部分时,我们小组的两名成员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粘接好,但由于其侧面是弧形,很难做到美观,经过一番思考与多次尝试之后,我们小组成员决定将其侧面有小木条拼接而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我们在不断摸索中改进了之前制作“鸟居”的方法,提高了速度,也使得模型更加美观。
下午,在小组成员加班加点,没有回去休息。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模型制作进度大大提升。一下午的时间,小组成员完成了15个“鸟居”的制作,完成了“蘑仙堡”主体结构上下部的制作与拼接以及一些内部细节的制作,制作了若干作为陪衬的花草树木景观,并且就明天的工作内容做了讨论和安排。其中,鸟居制作较为顺利,按照上午改进的方法,做出的“鸟居”外观精美;“蘑仙堡”制作过程则遇到了一些麻烦,“蘑仙堡”中层与上层拼接过程中,中上两层很难平行,为此,几位同学想了很多方法,花费了一些时间,最终,三位同学以巧妙的方式完成了拼接,制作出了模型的基本外形。
制作模型的第二天,小组工作进度平稳,小组成员心态良好,组内充满欢声笑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小组一定能把我们的方案精巧地呈现出来。
9月11号
九月十一号,课程快要结束了,阴沉的天空很是压抑。两天紧张的模型制作,成果已经越来越明显,只是还有很多的细节,仍需要完善。昨天完成了主体建筑的一部分,今天大概可以做个差不多。
早上照例来了之后,大家把昨天的工作汇总起来并且探讨一些仍旧存在的问题,之后大致确定一下今天的任务就开始工作。因为最终展示需要很多的辅助手段再加上模型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就开始制作PPT和视频。接待大厅开始进入最终的组装阶段,各种组件不断搭配,已是初具规模。在忘我的工作中,时间很快过去。
匆匆吃完午饭后,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下午的主要工作是为模型上色。针对配色,我们又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决定将灰蓝色定为主体建筑的主要色调。做ppt和视频的同学继续他们的工作。另外又有一名同学负责完善中期答辩时做的SU模型。所有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很快,建筑的外形工作全部完成,但由于我们前期的设计比较粗略,对建筑内部的构造和使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导致我们又花了不少时间来思考建筑内部该如何布置。但总体来说,今天的进度还是很快的。我们制作完成了一个flash动画和整个SU模型。同时将各建筑都制作完成了。
明天就是模型制作的最后一天了,我们需要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并准备好最终的答辩环节。希望我们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9月12日
2018/9/12创新性设计小组模型展板呈现。
9月12日,创新性设计课倒数第二天,在原来所做模型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模型的制作和动画、PPT的制作。早上9点半,组员准时到达教室进行模型制作。到昨天,基本把主体建筑模型制作完毕,今天的任务是把主体建筑和周围环境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呈现出来。
在最终的展板上,几个队员制作了山腰模型,绘制了湖泊和绿地,并把树木植被组合上去。模型组合包括“蘑菇楼”、“鸟巢移动城堡”和道路、树木、草地等,整体以绿色为主,契合森林康养院滋养人的功效,整体建筑依山傍水,给未来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是很需要的,配合人工智能对环境进行修复,实现可持续。通过人工智能保护环境,最大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打造一个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这是自然造福人类和人类尊重自然的完美体现,也是我们组对未来建筑的期望。
整个模型很快制作完成,效果比想象中好得多。中期检查时就已经发现表现这一方案的难度,经过组员的共同智慧,思考和调整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模型,对于无法用模型表现的部分做出了几个动画来表现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刻苦认真的一个小团队,尽量把事情做精致是我们做模型的准则,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体现。
10天时间已经快结束了,明天就是现场展示答辩。完成模型搭建的最后完善、PPT的最后收尾,讲稿的最后准备。相比前几天,最后的工作轻松不少。浙里吧见面时还很陌生,选择主题时的互相有了交流,制作模型时已经处处是梗。很庆幸彼此遇见对的人,再见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