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7月15日):
在聆听了别开生面的开题大会后,我们来到了创意教室,每位组员脑中都有了自己清奇的想法。
在一上午的讨论中,小组成员之间初步认识并磨合。我们提出了许多想法并阐释了想法的合理性,最终在小组内部投票后,决定我们以考拉为主,根据其生活习性来设计一座适合它生存的建筑。
在下午的讨论中,我们提出了考拉生活习性以及它面对的生存问题,并以此为基调来初步决定我们的框架结构。在确定框架结构的过程中,我们用专业的软件进行了建筑主体的模拟设计。想要这样一类佛系生活却濒临灭绝的动物生活舒适无害,我们必须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把人类放在食物链的顶端,为所欲为。
第二天(7月16日):
上午:我们针对昨天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并经过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大致如下:
1.睡眠问题:成天抱着桉树睡觉当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防止跌落当然是最重要的问题,加上平板与树干的结合岂不美哉。
2.行动迟缓:绳降装置使考拉在他的领地(领地感极强)来回穿梭,不下地便可在树干之间行动,便于躲避天敌与汽车的飞来横祸。
3.食物问题:成百万次的咀嚼桉树叶会使考拉的牙齿松动掉落,导致老年的考拉牙齿掉落导致活活饿死。绳降联动装置加上活塞碾压树叶就在活动途中也减轻了嘴部的压力。
4.生活问题:处在澳大利亚炎热的雨林中,遮阳与通风固不可少,凉棚和着框架结构既保证了美观也保证了牢固。
下午:我们开始对展板与初步模型开始设计,别开生面的讨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第三天:
今日的阳光尤其的明朗,我们来到熟悉的创新教室,开始今天的活动。
我们小组分工明确,将昨天讨论的计划付诸于实践,并加以改善。我们利用设计软件将我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化为可视化模型,三位同学参与其中,不亦乐乎。
组内两名女同学负责展板初步设计工作,其他组员提出意见,加以改善,甚至推翻前见。收集关于主题的图片与资料并打印。
第四天:
今天我们对展板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制作,完善了昨天设计的展板框架并填充了详细内容,并根据新提出的思路调整了内容结构;同步进行的还有负责展板展示的组员的讲稿撰写工作。
除此以外,在昨日架构的模型基础上,组员们冥思苦想,提出了许多建筑功能的创造性设计,并逐个进行挑选排除,确定了下一步的思路方向同时着手详细设计。
第五天:
发现问题不可怕,不解决问题才可怕。
在今天的中期报告会上,我们组在听取了老师与同学的中肯意见后,对此深有见解。面对问题,我们今天推翻陈旧观念,重回正道,以题目的初衷为出发点,再次深刻探究研究对象,周全准备应对方案,以自洽性作为全部想法的根基,组员扮成辛辣的评判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延伸,不放过一点点未考虑的可能问题,不留下一点点可能出纰漏的地方,刨根问题找到最完美的解决办法,达到最后的成功殿堂,不亦远乎!
第六天:
本日全体组员针对目前方案在合理性与自洽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重新校正了方案的建筑特色的侧重点。
在激烈的辩论中,成员虽几度略显激动,但在“人类智慧不能涉及”这个问题上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程的进度。
下午本组在进度上进行了实质性操作推进,在模型建造上做出来合理规划与布局,一定程度上重置了材料的尺寸以适应建造需求,增加了材料等可利用性
期间,技术人员将数字化模型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以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呈现。
第七天:
今天我们的组员全身心投入了模型的制作,绞尽脑汁想要将构想变成可视的现实。
在讨论用什么材料、做成什么形状、上什么色时,组员们各抒己见,大家争论着、实验着,我们的模型也在一步步搭建中初具规模。
下午我们组长运用他的一双巧手,为本组模型贡献了众多的仿真生物模型,填补了我组模型没有生物的空白。
同时我组负责PPT制作的成员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完成了部分的PPT制作工作。
第八天:
今天我们组照常进行模型制作,为我们组的展示添砖加瓦,大致完成了模型的整体制作,只余一小部分的收尾工作。
我们的组员重又推翻了昨日的一些模型建筑想法,不放弃、不气馁,将一些建筑结构从零开始重新搭建。
展示日临近,我们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回想着几天来的辛苦工作与收获,不禁深觉付出的都有了收获。
第九天:
今天我们组完成了模型最后的收尾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加工装饰,至此,我们组所有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一切只待明天展示日的验收了。
下午我组汇报者罗思淇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讲稿,并在组内进行了多次试演讲。
回望这九天来的辛苦历程,有欢笑也有汗水,有付出也有收获,在共同协作中凝聚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在同甘共苦中诞生的是一段难忘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