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月8日)
一、进程记录
上午:[西四407] 项目启动
1.教师对设计项目进行总体介绍;
2.分组,确定组长;
3.初步分配工作。
下午:[个人] 搜集资料
内容:
1.行星选取(位置、地形地貌、可利用资源、对外太空观光效果等方面);
2.建筑设计(结构、功能、材料、形态等方面)。
晚上:[小剧场] 头脑风暴(初步方案讨论)
1.独立思考,在便利贴上写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并贴在桌上、墙上或者地上;
2.找到最近的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一次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随时记录别人带给自己的灵感;
3.所有成员相互交流想法,进行讨论,选出最后的方案,并对于选定的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
4.最终方案总结。
二、成果记录
主体及分区的功能设计(金星度假村)
主体:发散的三维树状体,塔,缆车+轨道连接
功能分区:
开发区:能源(地热,光能,风能,垂直分布),矿产,物资生产(科技馆)
生活区:住宿,餐厅,温泉,生态园区
商业区:商场(基本物资,纪念品),温泉
观光区:观景台,望远镜,星空餐厅,熔岩瀑布,大气环流
Day 2(9月9日)
[西四407] 方案细节讨论
1.星球信息的搜集及星球信息分析。
2.建筑材料选择。
4.建筑理念、主题确定。
灵感来源:维纳斯(金星)诞生于泡沫中
名称:诞生(Birth)
5.建筑外观初步设计。
主体建筑(酒店/生活区):维纳斯的身体
供能系统(热电厂):维纳斯的裙摆
其他功能区:环绕维纳斯的各个泡沫
6.方案细化。
主体:泡沫中的维纳斯,缆车+轨道连接
功能分区:
生产区:停机场,能源(地热,风能),循环系统(空气、水、垃圾回收、
物资生产)
生活区:住宿,餐厅,温泉,生态园区
商业区:商场(基本物资,纪念品)
观光区:观景台,望远镜,旋转餐厅,熔岩瀑布
7.简易模型定位。
使用橡皮泥等工具制作简易模型,进一步明确各建筑物的布局(见下图)
8.开始学习3D建模。
9.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分工。
Day 3(9月10日)
一、整体布局规划
二、具体外形设计
1.主体建筑
酒店:维纳斯造型,墙白色V字,平台顶端V字,全息投影
空中餐厅:主体建筑上的泡泡
缆车:泡沫中的沫,连接空中餐厅
屋顶平台:花瓣形状的观景台,望远镜
循环系统:与植物大棚连接,主体建筑下的气泡,可以多个
2.农场
农业大棚:全透明球罩,大树支撑
3.生活娱乐区
游乐园:球,多个,彩色斑点点缀
商业区:大小球,地球仪
4.能源区
地热:星际机场旁边,多面体建筑,组合体
风力:路边,海浪形状
5.星际机场
停机坪、交通中心:大小开闭不同的贝壳
6.观光区
熔岩瀑布:火山上
温泉和体验区:多面体半球
帐篷:六脚的半球,多个
三、中期展板规划
1.为什么选择这颗星球
2.设计灵感来源:维纳斯的传说
3.布局及建筑物介绍
Day 4(9月11日)
一、展板制作
1.主题:borth。
2.分为“抉择、灵感、设计、提高”四部分内容。
3.涂鸦风。
二、简易模型制作
1.利用纸与木条,尝试不同方法制作附属球体。
2.利用木条和绳子尝试搭建主体塔。
三、模型底板设计
1.底板配色处理。
2.底板花纹图案选定(贝壳、火山等)。
Day 5(9月12日)
一、中期展示
1.由组长向老师展示小组的创意。
2.老师点评,指出应加强星球与建筑的联系性。
3.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
二、模型制作
1.绘制球体建筑图纸。
2.用木条搭建主体塔的环体部分。
9月13日&14日(周末)
一、主体建筑模型制作
1.将前一天做好的各个环体组装起来;
2.用四根直立长杆将整个结构支撑起来;
3.用斜杆缠绕,使其成格纹效果。
二、3D建模
主体建筑的3D效果图基本完成。
三、策划底板的布局及配色方案确定
Day 6(9月15日)
一、主体及附属球体建筑模型制作
1.装饰主体建筑表面;
2.打印设计图纸;
3.组装球。
二、完善3D建模
主体建筑的3D效果图基本完成,加以地形。
三、规划底板
Day 7、8(9月16日、17日)
一、布置底板
1.用铅笔勾勒草图;
2.着色。
二、模型着色
三、完善3D建模
Day 9(9月18日)
一、组装及完善
1.将主体及附属建筑排列、粘贴在底板上;
2.适当做修改。
二、布置最终展板
Day 10(9月19日)
最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