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8月31日)
今天上午,我们小组全员参加了开课大会,并于结束后前往设计教室,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创造性设计。
今天完成的主要工作为:
①团队人员的再次确定(一人退课,一人新加入)
②主题抽取与分析(人类视角,人与动物共生之道)
③资料搜集与整理(各种各样的建筑造型、海洋动物的种类与习性、结构构件的细节构造等)
④海底动物种类选取与补充(总体以珊瑚礁为主,然而珊瑚礁会带来一个不小的生态系统,后续还有待考虑)
⑤方案的初步设计与效果图绘制(确定了建筑物的主体造型,对建筑物内部的细节进行了一点探讨,但由于平面图表现能力有限,内部设计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天的心得体会为:
①团队内部的平衡很重要。一些人满肚子墨水但沉默寡言,一些人想法不足却大谈空话,这些行为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组长重视地位而过于强势,组员优柔从众而偏于弱势,这也不是团队应有的表现。
②团队的工作需要方案与计划的指导。今天小组完成的任务量不小,但缺少一个指导性的方案或计划,虽然进度推进很快,但快中未免有些慌乱。
③今天进度虽然可观,确实比时间计划表要稍快一些,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已经出现了个别阻碍进度的难题,之后还会有更多内容需要下功夫。
第二天(9月1日)
今天完成的主要工作为:
①建筑主体设计:针对昨天拟定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与修改,对建筑主体造型进行更进一步的选型与建模,开始搭建起简易模型。
②建筑内部规划:对区域进一步划分,考虑了更多的功能分区,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调整了多处构造,如直梯改为扶梯、海上部分样式修改等。
③建筑外环境考虑:考虑以主体建筑为中心设计建筑群,并有了外观的初步构思;考虑建筑所在位置、水深等,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好的栖地与保护;一些细节上的构思,如利用潮汐、太阳光等为建筑供电,人与动物的交互等。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设计的难度正在一层层浮现。建筑主体位于海平面以下,这使得海上部分的设计颇受限制;模型所能呈现的效果也限制了建筑的设计,毕竟天马行空的设计终究要落成实体,而模型的尺寸却容纳不下太多精妙的细节。
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今天我们小组一度出现了集体缄默的尴尬情形,好在没有持续太久。此前拟定的方案被大幅修改,新的设计内容又面临新的挑战。视图绘制、模型搭建不尽如人意,创意的表达缺少载体,也是不小的绊脚石。
第三天(9月2日)
今天的我们仍处于方案初步设计阶段,昨天选定的方案再次被推倒重来,方案的最终拟定似乎遥遥无期。随着中期展示的临近,我们不由得加紧了进度,终于在下午确定了设计方案,商讨了具体细节,并分配了中期展示的任务。
今天完成的主要工作:
①备择方案的确定。这几天来,建筑主体造型的方案层出不穷,虽然天马行空、各具风格,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先后放弃;临时选定的方案也不能服众,数度被否决。为摆脱这种原地转圈的困境,我们小组经历了又一天的方案设计,在今天下午终于确定了两个备择方案。
②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束。我们通过投票的形式确定了最终方案,并依据这个建筑主体设计了外观结构、内部分区、周围环境等,使一个小小的模型在诞生之前就饱含了精妙的细节构思与丰富的设计内涵。
③中期展示的准备。旁边小组早早开始了展板设计与模型制作,我们在确定方案后也加紧跟上了步伐。我们讨论了方案的具体细节,包括背景的再探讨、建筑内外的构想、建筑与主题的契合等,并分配了任务。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建筑的设计总是不完美的。三天下来,建筑设计的方案琳琅满目,没有一个方案是不合理的,但也没有一个方案是完全服众的,我们最终敲定的方案也不是全票通过的。所以,一味地追求完美是不可行的。
②设计的过程通常伴随着许多方案的舍弃。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胜选的方案背后,通常有着许多未被采纳的方案,这些无不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不过看似枉费了大量精力,但经历了一次次慎重的考量与挑剔的取舍,至少最终方案能够不落窠臼。
第四天(9月3日)
今天的工作充实而圆满,我们完成了展板的构思设计与绘制成形,做好了中期展示的全部准备,并准备于明天开始搭建模型。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昨日任务分配的落实。展板的大致内容分为主体建筑、背景与动物习性、建筑内外功能与分区、建筑细节与主题呈现等四个部分,昨天组长分配了模型渲染、资料整理、讲稿整理的任务,组员们都提前完成了任务。
②展板的构思设计。今天上午,我们以昨天的大致方案为基础,深入探讨并确定了展板的具体样貌,力求能够完整表达我们的方案,并辅以美学艺术、排版布景等的深入设计。
③展板的绘制成形。我们先后完成了效果图、艺术字、贴图、建筑分层图、直绘图案的设计与绘制,完成了展板的全部内容,并适当留白,用于答辩时的讲解,也通过讨论确定了留白部分的内容。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方案初步设计是全部工作的决速步。继昨日完成了方案的初步设计,今日的工作一帆风顺,我们很快就完成了展板的制作。当一个构思完整、形体齐备的方案尘埃落定,恰如一艘巨轮打造完成,虽然制造过程漫长而艰辛,但下水后早已无惧滔天巨浪,平稳而坚定地驶向彼岸。
②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展板的制作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这样的效率简直不可思议。相信在全体组员的通力协作下,之后的工作也能顺利完成。当然也要做好推倒重来的最坏准备,毕竟还有最后一道难关——中期答辩。
第五天(9月4日)
今天我们进行了中期展示,“南海科考站”方案顺利通过。之后我们讨论了模型制作的内容,并着手搭建起了模型。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中期展示。组长讲解了整个方案的内容,随后弓扶元老师问了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周边规划、建筑材料、地基处理、洋流影响,这些都是我们欠缺考虑的地方,我们也会继续完善我们的方案。
②模型制作。展示结束后,我们对模型制作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模型内容、尺寸比例、呈现方式等,并于下午正式开始制作。下午,我们在底板上绘制了轴线以定位,并搭建起了建筑的骨架,建筑的形体渐渐浮现。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设计方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老师提及的很多要素,的确是我们之前没有考虑到的;但建筑材料、地基处理这样的要素,需要动脑筋想出缜密的说辞,却几乎没有体现在模型上。虽然这确实有些玄学,但是没有绘声绘色的展示,也就没有活灵活现的模型,华美的说辞也是独特的艺术。
②问题通常有着多种解法,每种都有其合理性。我们小组的模型搭建方法并不是简洁的,但模型中有着不少颇具创意的做法,复杂却蕴含着条理与逻辑,不失为一种精妙的方法。不过我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展板不够大,为了保证建筑形体不因过小而失去美感,并容纳较大范围的周边环境,以至于A0大的展板都显得小巧而不够用。相信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诺亚方舟,装下我们沉甸甸的想法。
第六天(9月5日)
今天,我们继续搭建模型,完成了模型的骨架部分,并开始了外层装饰。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木条用罄、胶水短缺;也碰到了不少难关,比如模型中柱子的搭接、小间隙内的装饰、外层装饰材料的选取等。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模型骨架搭建完成。代表模型范围的木条构件已经全部拼接组装,整个模型的骨架已经完成。为提高模型制作的尺寸精度与美观程度,我们对部分组件采用了“吊装”的形式,依托较高的四层完成三层的搭设。
②模型装饰方案设计与落实。在完成主体建筑的骨架后,下一步便是外层的装饰。我们商讨了装饰的方案,决定直接以纸裹面,最后设计阳台的护栏。模型中有不少糊纸困难的地方,有的间隙太小,有的深不见底,我们也数度讨论并加以落实,逐步排除难关。
今天的心得体会:
小组内的合作很重要,小组间的合作也不可忽视。我们面临木条紧缺的难关时,有一组使用该规格较少,我们得以借用一些;有一组的木条甚至相当富余,因为主体建筑几乎不用木条,我们也因此获取了很多。小组间的资源调配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小组间合作的重要性。
第七天(9月6日)
今天,我们对模型的骨架进行了完善,并完成了外观白纸的包裹,准备开始上色与绘制,并准备设计周围环境。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模型骨架的搭建。模型中有一些细节之处已非手指可伸及,包裹白纸难于上青天。我们决定用木条整体铺装,用木条的长度抵消模型的深度,最后在木条面上直接上色。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完成了全部铺装内容,并结束了模型骨架的搭建。
②模型外观包裹白纸。我们在模型外表面贴上白纸,以包裹住内部结构,并为之后的上色做准备。相比于骨架的搭建,白纸不再能自由穿模,对形状的要求也更高,耗费的心思与精力并不比骨架少。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在5点多完成了全部的白纸包裹。
今天的心得体会:
模型的最终呈现,需要异常艰辛的努力。模型的软件建模仅费了一个半小时,但模型的搭建、裹面、装饰、周边环境则颇费心思与周折。我们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才搭完骨架,又花了半天时间完善骨架,这半天与裹纸并行,至今天工作结束才终于完成裹纸的任务。但苍白的外表面需要上色,空旷的阳台顶面需要珊瑚与围栏,更大范围的周围环境也暂时没有动工。好在视频制作已经开始,但我们的“蔚蓝”征途依然任重道远。
第八天(9月7日)
距离最终的展示仅有两天时间,我们加紧了进度,并充分利用了晚上的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模型的装饰,目前仅剩下周围环境的布置,以及展示所需的视频、PPT等材料。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模型表面的上色。我们给模型的纸面全部涂上颜色,让其与海底的环境融为一体,并打造出珊瑚的宜居家园。经过对颜色的讨论与探索,我们确定了每个面的上色方式,对一些细节也进行了恰当的处理,使其如白璧微瑕。
②模型外部的装饰。由于模型的顶面用于珊瑚养殖,我们手工制作了许多珊瑚纸片,并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布置在顶面阳台上,使主体为青色的建筑显得五彩斑斓,营造出“瑚”光“珊”色的美景。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对进度的感慨:前几天的骨架搭建、表面糊纸似乎已经花光我们的心思与耐性,我们以为上色与装饰需要花费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然而我们充分利用了今天的时间,我们的进度快速推进,上色与装饰全部完工。看来进度真是不好预测的事情,从第一天的自信,到第二天、第三天推翻方案后的担忧,到第五天的再度自信,再到第七天的紧张。好在时间依然充足,我们很快就能顺利结束。
②对未来的规划:模型预计于明天上午全部完成。由于方案通过答辩,展板几乎不需调整。视频、PPT、讲稿正在制作,明天还需要一番工夫。我们组的答辩序号为第3组,相信我们的作品能斩获佳绩。

第九天(9月8日)
今天是我们最终展示的前夕,虽然模型装饰与上色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进度仍然不容乐观。我们用了白天时间完成了模型相关的全部工作,并于晚上进行了收尾工作与教室清扫,以及为明天的展示做最后准备。
今天的主要工作:
①模型的最终完工。截至昨天,我们基本完成了建筑主体的上色,今天只需对模型检查与完善,完成所有装饰组件,并对底板进行上色,最终拼装粘贴成了我们最终的成品。原以为一个上午就能完工,结果庞大的底板为染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我们直到下午末了才绘制完成。
②课程的收尾工作。我们将中期的展板与完工的模型送至展示教室,展板倚着白墙凝望着台下,硕大的模型躺在冰凉的地板上,它们静候着明早的亮相。我们收拾了所有的材料,清理了桌面与地面,并细细地擦拭桌面、拖净地面,让教室的这一片区域整洁如新。
③展示的讨论与准备。结束了收尾工作后,我们对最终的展示进行了讨论。由于中期展示方案比较顺利,我们总体采用中期的内容,适当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视频、效果图、可行性分析、成型过程等内容,并由此拟定了思路框架与呈现内容。随后,我们分头完成,并汇总成我们展示所需的全部材料。
今天的心得体会:
①进度的规划应当更加细致与全面。我们此前一直将模型视为最重要,过于关注模型制作而轻视了最终的展示,导致我们最后有些手忙脚乱,不得不加班加点以完成展示准备。看来,除了每日撰写上传的工作总结,次日的工作规划也不可或缺,并且不只是心中所思,而是细致入微的完整规划。若不能掌握上帝视角,便会时时受制于现状。
②课程到今天也基本结束了,待明日展示之后,我们的团队时光也就落幕了。这九天的光阴似长似短,回首过去,矛盾与困顿时有,方法与进步亦有。今日的硕果少不了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与集思广益,每个成员都积极投入、用尽心思,将飘忽的思想形成了精美的模型。感谢组员们的支持与包容,也感谢老师助教们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