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创造型设计第10组工作进程记录

时间:2016-07-18 20:08 编辑:2016G10 点击:659次

【7.18】

       今天是创造型设计开课的第一天,小组里很荣幸的有一位来自东南大学的同学参加。小组成员首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短暂破冰后进行了组长推选工作,然后确定了下午每个人需要做的任务。找一个感兴趣的朝代,并根据其历史文化情况,做一个大概的构思,通过查找自己丰富自己的设想,并逐渐形成一个框架。考虑到来自东南大学同学往返学校和宾馆不方便,以及天气比较炎热,本打算让各个组员在寝室查找资料,并在晚上六点半讨论,后来决定还是去西四进行讨论方案。商讨后,我们缩小了主题范围,因为木条韧性太差,抗弯强度太低,我们讨论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型制作方法。将模型分成多个微元,也就是片状,再进行组合,这样能够有多种组合方式,造型更加灵活。此外还确定了工作进程记录等任务分配,并设计了任务分配表。

1.推选组长

2.讨论主体建筑形式

3.每人制作一个方案,明天进行研究

        接触到设计一个博物馆的题目时,还是感觉很新颖,原来也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一开始小组的构思是由某一个朝代著名的文物作为建筑外形来进行设计,作为建筑主体,然后再设计几个小的功能分区。后来在不断地讨论中,决定以一种更开放的形式,将古典元素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在文化瑰宝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化。明天小组将确定主题,并制定制作方案。

        创造性设计就是开发我们的脑洞,让我们打破原有思维束缚,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遵从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每一个小组成员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并享受其中,经历苦集灭道。

 

 

【7.19】

  创造性设计的第二天,上午小组工作紧承昨天所布置的任务,大家将昨天自己构思的方案进行展示。小组根据各个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可行性。以下为所讨论的其中一些较为具体方案及其优缺点。

1.建筑主体为宋代的木制阁楼,优点是精美,具有历史气息,但是制作工艺复杂,材料品种有限,实现难度大。

2.玉佩式建筑,反映唐朝的盛世景象,形态较为美观,但是构型较为简单。

3.抽象化船型博物馆,反映明朝的航海文化,寓意较为突出,但是对抽象化造型把握较难,需要进一步修改。

下午的工作主要为对上午各方案进一步优化讨论,综合分析后得出小组的暂定方案。

通过紧张的讨论过后,小组最终决定使用方案3,通过对船造型的抽象化来反映明朝的航海文化,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大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的航海投入之多。

确定的了博物馆主题造型后,我们对选址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暂定地址为福建沿海,因为郑和下西洋出海的地方就是福建地区,具体位置由刘世奥同学回去查阅当地环境,交通等条件后再选定。

 

 

 

 

【7.20】

  创造性设计的第三天了,上午小组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讨论并只做了一个小模型,从这个小模型上去分析问题,在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大家将前两天构思的方案进行总结。小组根据实际比较分析,决定最终的模型样子为一个船体,下午进行实施搭建小船体,从搭建过程慢慢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大家又坐下来重新讨论,最终的方案经过讨论筛选并最终有了一个要要的模型。

1.要一个主建筑,主建筑的样子六分像船体,在加入一系列的现在元素,古代美与现代美相结合。

2.内部构造,有四层楼,每一层都是一个大的模块,每一层又要去细分小的模块,然后讨论了大模块与小模块的具体内容。

3.在楼层与楼层的衔接上了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了要主梁去支撑,将建筑做的更加细致。

4.明天开始进行大的模型制作。

经过了一天的讨论,分歧总是存在的,但是最后还是有一致的声音,每天都是这么一个人说服一群人或是一群人说服一个人,有争论是好的,但是最后的声音是一致的,一个小组要有统一的意见才能好的进行下去,明天就要进行大的模型构造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加油!继续努力!将模型做的更好。

 

 

【7.21】

  今天是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四天,我们按照之前讨论的方案进行了大模型的初步制作,主要围绕模型框架的建立。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之前初步方案中的一些细节、发现了方案中的许多问题,如框架材料选择、模型外表面衔接等,并且对于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我们小组今天一天的主要成果:

1.初步建立正式模型的基本框架

2.解决模型外表面衔接问题

3.建筑内部第一层以及第二层规划、功能分区设计以及楼梯装饰物品试制

4.部署第二天任务安排

  经过组内讨论,我们小组明天上午的工作将围绕模型的外表面制作以及建筑内部第一层的制作,对于模型结构将进行进一步细化与分析。

  期待我们小组明天工作进程将大大提高、取得一个极为不错的成果!

【7.22】

 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五天,我们按照之前讨论的方案,一组继续框架的制作,进一步完整外围结构,另一组完善内部构造的规划设计,并着手制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对于木条的切割、粘贴、造型等操作越来越熟练,因此今天的模型制作效率也非常高。以下是我们小组今天一天的主要成果:

1.进一步完整模型的外围结构,在粘贴外围木条时,我们发现框架木条的位置会受到影响。

  但经过讨论,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2.完善内部分区的规划,着手内部构件的制作,如楼梯、桌子、椅子、展览品等。

3.讨论出了屋面的制作思路,部署明天的任务安排。

  经过组内讨论,我们小组明天上午的工作将完成模型的外表面以及部分建筑内部构造的制作,将屋面制作开一个头。

  在所有的模型制作小组中,我们的进度不快不慢,希望明天我们可以在保证制作工艺的情况下,加快我们的速度。Fighting!!!

【7.23】

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六天,由于西四上午停电以及来自东南大学的同学和国防生同学另有活动,主要工作放在了外围框架的搭建,进度稍微有些变缓。最近天气一直很热,越到这时候越考验同学们的耐心,每天回去都很累,但是也毫无怨言。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配合越来越熟练,工作效率提高很多。今天我们主要工作有:

1.主馆的搭建,今天已经完成大概三分之二主场馆的搭建。

2.二层内部结构的制作

未来工作在主场馆完成后将加紧细部结构制作,由于我们都是木条手工制作,很考验动手能力。

加油!

 【7.24】

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七天。今天一部分组员完成了主体建筑的外墙木条填充工作,另一部分组员的工作主要是对第三层的设计进行完善以及部件的制作。

尽管事先已经考虑过多种情况,但是当外部结构填充完毕后还存在许多问题,与设想中的外形有出入,美观程度有所欠缺。

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着重对外观做一些修改,同时可以开始建造整个建筑屋顶的结构以及外围上色。

 

【7.25】

 

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八天,上午大家将建筑的顶部打磨好成形,下午讨论出了屋盖的最终样子外观,晚上着手开始做起屋盖;另外有一个同学在设计建筑周围环境,

 大体的构造。

1.屋顶的设计,建造。

2.建筑周围的景物,外观的设计,画图。

3.着手做一些小的模型,桥,路灯,树之类的小模型。

未来工作是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结合!将颜色色彩处理的更加完美。

 【7.26】

已经是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九天,很多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我们小组还在紧张的制作阶段。

今天我们小组就周围景物,博物馆大门以及博物馆外部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制作以及进行了部分的调色工作。制作模型包括灯塔、博物馆屋顶、桥、喷泉等。

针对目前作品完成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我们小组将主要进行上色以及细节修改,并且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进一步的修改。希望明天,我们小组的作品能够真正完成。

【7.27】

  今天已经是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十天,许多小组已经基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而我们小组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制作,离模型的竣工仍然有点差距。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虽然我们的工作比较紧张,但是我们仍然保证着模型的质量。以下是我们小组今天一天的主要成果:

1.延续了前一天的工作,就周围绿化、建筑物,博物馆进行了一系列的制作并基本完成了初始模型的制作;

2.构思了大部分绿化、建筑物的配色,并且完成了大部分模型的上色;

3.讨论出了树木、休息椅的放置,布置了明天的工作:

  我们小组明天选出一位组员制作展示的ppt,一位组员撰写课程心得,其他组员继续完成模型的扫尾工作。

  明天是模型制作的最后一天,让我们延续之前的热情,圆满完成我们的模型。

【7.28】

  今天已经是创造性设计课程的第十一天,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和PPT的制作。以下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

1.完成了展板上色粘贴工作;

2. 整理了混乱的制作台,还教室整洁;

3.讨论并分工制作了PPT;

4.晚上小组一起聚餐。

明天就答辩了,加油。很有成就感,不管结果怎样,我们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