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作(07.18)】
1.列出了小组可能展示的朝代:战国、汉、三国、五代、唐、宋
大家先用一个半小时来查阅希望表达的朝代的资料,之后通过投票来得出最终结果
2.确定了小组表达的主要朝代——三国
小组选择三国的原因是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较多,文化丰富,选址初步定在赤壁市或荆州(湖北),因为赤壁市是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而荆州则是三国的交界处,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博物馆将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场馆,象征三国鼎立的局面。
具体的建筑形式将在明天上午进行讨论确定,并在之后进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今日工作(07.19)】
1、博物馆的初步方案设计
①、大家结合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最初觉得因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我国古代最初的水战,所以决定将博物馆建造成一艘楼船的形状来突出三国的特点。
②、随后因为觉得船只能表达出东吴以及当时水战的情况,所以决定将博物馆外形重新设计成一个三足鼎的形状,这样可以凸显当时的三分天下,三足鼎立。
2、鼎状博物馆的设计
因为三足鼎为圆鼎,将圆鼎的形状运用在建筑物方面显得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小组在初始阶段绞尽脑汁想了很多方法都觉得设计出来很奇怪,不是十分理想,中途有放弃三足鼎形状,建造出三角形状的建筑物,但是最后呢经过我们小组共同的努力,不断的查找资料,在天黑时想出了将三足鼎形状完美融于建筑物中的方案。
3、对博物馆周围的布局讨论
我们组在今天最后的一点时间对博物馆主馆周围的布局进行了一些商讨,决定周围可以布置一些体现出三国时期特点的建筑,具体的细节明天进行商讨。
【今日工作(7.20)】
1.方案的再次改进
今天我们首先对昨天讨论出来的“鼎状模型”方案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将一些昨天没有考虑到位的细节加入,将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具体包括选择合理的层高使我们的博物馆尽量摆脱常见的那种扁平的形态;通过台阶的合理使用,营造一种庄严雄伟的气势;通过不同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来使博物馆尽量在外观上能让人有更多有关“三足鼎立”的联想等等。
2.模型尺寸的初步确定
结合我们的具体方案,我们讨论了实地的尺寸、比例尺以及模型的尺寸,经过多次商讨以及调整,我们最终确定了我们的比例尺以及模型最后的大小。
3.周边环境的再次讨论
结合我们的比例尺以及我们的主场馆分布,我们对昨天提出来的周边环境的布局进行了修改,暂时定下了“绕馆之河”这样的一种布局,也大致确定了一下周边一些小型建筑物或构造物的分布情况。但是这些都是初步方案,以后还会根据我们的具体需要进行修改与完善。
4.草模的制作
这应该算是我们今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按我们现阶段设想的方案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做了一个草模,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模型的美观性以及为之后进一步的修改打下基础。
在做草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它们,也完成了此次实习我们小组的第一个草模。但是结果有点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认为造型的美观性有待改进。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但是尚未能拿出特别满意的解决方案。
期待明天的继续进步。
【今日工作(7.21)】
1.讨论场馆主建筑顶盖形式,通过手绘平面图,3D建模等方式,比较圆屋顶,三角形屋顶及其他多边形屋顶的优劣,最终决定结合几种屋顶的优点,采用复合屋顶形式。
2.讨论并完善主场馆实体模型各部分尺寸设计及细部连接方式。
3.进行馆区总体规划设计,规划主场馆周围附属景点,确定主场馆位置、附属小景点位置及尺寸,并绘制平面图。
4.按照最新方案建立3D模型,并对3D模型进行细部调整完善,设计并绘制模型表面花纹。
【今日工作(7.23)】
1.方案的更改完善
由于原先设计的中心主场馆体型过大,会影响周边三个塔柱的效果,因而对原方案进行部分修改,缩小了中心展馆的体积,同时也根据新修改的体型对展馆的样式进行了更改,以保持展馆体型与样式的统一。同时由于展馆上方的圆形连廊与其他方形和三角形的建筑形式风格不符,强行将两种形状的构造物结合在一起影响视觉效果,因而新方案将上方的圆形连廊去除,但如果对展馆上方不建造构造物,则半空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半空空缺的部分给人的整体感不够。但是具体的设计方案还须仔细斟酌,后期还须尽快讨论出合适的空间处理方式。
2.对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大致规划
在一边进行场馆设计的同时,我们对场馆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一方面要将展馆及其他进行全部容纳进有限的展板内,一方面还须合适安排各构造物的位置,从而使游客能演沿一定的路线方便地观赏馆区内的景点,同时合理的路线也可使馆区内的人流交通舒畅,减少拥堵现象的产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将主场馆放置在馆区的中央,同时围绕场馆修建了护城河,将三国时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典故史事沿河流,按历史先后秩序设置在河流的两岸,使游客既能沿河流游览管区景点,也能乘坐观光船观览两岸风景,感受历史的流动演进。
3.制作完成三;座塔柱
由于对初步方案的修改范围只限于中心场馆部分,对场馆周边的塔柱基本不做改动,因而我们先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将主馆区周围的三座塔柱制作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模型制作经验,比如对梁柱间交接节点的处理,在裁剪木棍时的切割方式,特别是摸索出了组内分工形式,如今我们是采用流水线式的制作形式,由一位同学横梁划分木条,有两位同学裁剪和粘贴制作,如此安排提升了组内工作效率,也加强了组员间的默契配合程度。
【今日工作(7.24)】
经过昨天将方案的具体完善后,为了赶上之前落下的进度,今天我们组全心投入制作模型之中。今天我们小组为了提高效率,分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组长继续3d建模的细节图案,花纹,颜色,同时统筹大局工作。
我们组员被划分为两部分,一名组员进行博物馆周围的规划与周边小型建筑的制作。其余组员继续开始正模的制作工程。
今天的成果有:对周边进行了细致规划,并且制作了长廊等小建筑物,对塔柱进行了细节制作,装上了内部装饰与贴纸,同时开始了主场馆的制作。
【今日工作(7.25)】
今天我们继续做正模。
其中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我们的塔上,在今天我们把塔的很多细节进行补充了,包括我们的门窗、我们的栏杆等等,让整个塔看上去比较充实,细节比较完整,整个塔的模型看上去非常赏心悦目。
在做完这些之后,我们还结合我们选择的三国时代,给我们的塔搭配合适的颜色,进行上色等等,让整个塔看起来更加具象,也更加具有时代感,看上去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剩下的时间里我们还初步完成了我们的主体结构的搭建与组合。
今天可以算是收获颇丰,我们的主体建筑已经初具雏形,非常期待它真正落成的那一天。
【今日工作7.26】
主场馆颜色已定,由于时间急迫加班赶工
【今日工作7.27】
模型制作完成,对细节进行完善,同时进行展示准备。
【今日工作7.28】
PPT制作完成,建模完成,进行视频制作的收尾工作,为明天的展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