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创造性设计第8组工作进程记录

时间:2017-07-14 22:10 编辑:czxsj2017team8 点击:676次

   2017.7.14

 

    上午我们先相互认识了一下,交换了联系方式,建了群。由于题目较为宽泛,对雄安新区也没有足够的了解,我们决定先回去查一些资料下午具体讨论。

    下午我们先就题目的“未来建筑”的取向讨论了一下,觉得这次设计要求的应该是一个面向未来快速发展的城市的建筑,是有适宜的功能的建筑,而不是十年百年之后的科幻建筑,不能宽泛无边的想。在题目所给的四个大概方向上,我们首先抛弃了社区和教学区,因为这两个区块的使用功能需求远大于其他,无法做出比较明显的创新,不符合实际。并且题目要求要有一个地标性建筑,将这样的建筑放在这两个区域也是不合理的。

    之后我们讨论的方向转向园区,主要有三个想法:

    首先想到的是交通问题,所以第一个想法是智能停车场为主体的建筑,主要考虑解决离市中心较远的人乘地铁等的问题,可以将停车场放在车站附近。但是这样在规划上其实不太合理,而且以停车场为主体没有特点过于单调,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将其作为其他建筑的附属。之后是一些散乱的讨论,关于旋转式建筑和集装箱式建筑是否具有未来特点以及是否符合当地特点,还有性价比的问题。

    第二个想法主要是商业中心,在商业区中心建立一个地标性建筑。从功能角度虑,建筑本身可以作为酒店或商业交流区,下部可以是商场,地下部分可以是横贯整个区域的地下交通网;并且这样一个地标建筑可以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核心。另外如果以交通为核心,也可以以车站为核心建立一个交通枢纽,只是倾向于商业还是交通的区别。

    第三个想法是建立一个生态园区,主要部分是全自动的新型污水处理厂,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配套设施,这个处理厂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净水,也可以建造成集蓄水、研究、高科技净水为核心的整体。整个建筑处理部分可以做成透明的结构,实验室也要有足够的科技水平,在有两方面功能的同时可以作为一个科技型园区的典范,组织其他机构和学生参观,建立起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园区。这也和当地的水文情况以及地方文化有很好地融合。

    之后我们先选择了最后一个想法,决定就这个方向晚上查阅资料,第二天再开始研究选址和建筑分布等。

 

2017.7.15

 

 

    通过昨天晚上的查找资料,我们对污水处理厂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完成,而且污水处理厂的外形难以体现出那种未来感。因此我们在污水厂中尝试添加许多新元素.

    因为昨天就提到过想要在污水厂中加入实验室,所以我们决定着重强化实验室这一块,实验室我们采用地下式的,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外人展示这个污水厂,我们决定采用带有展厅的建筑,于是在实验室上部我们就打算盖一栋大楼,下面是展厅,上面是相关工作人员与研究员的办公楼.

    在此基础上,为了完善这个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我们又加入了许多辅助设施,比如家属大楼、餐厅、地铁、公园等。我们将这个方案完善了许多方面,同时,我们也确定了将这个方案以科技为核心。 

    但是,就在我们将其完善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个设计,似乎与我们的初衷相差甚远,而且说实话,这样一个完善的设备,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亮点,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感觉还不如一个简简单单的污水厂更加地吸引我。所以我们做了一件事:

 

    推翻了重做!

 

    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最终方向,那就是地下建筑,将以这个为考虑方向进行设计。今晚大家回去就以这个为方向自行设计一个地下建筑,明天就将讨论出一个让大家基本满意的方案。

 

 

2017.7.16 

 

    因为昨天晚上大家都回去好好地查找了资料,所以我们组每个人都对地下城市有了一个自己的概念与构思。于是今天早上等人齐了以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享.

 

    或是通过在白板上画,或是通过自己在软件上绘制的图形,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了出来。应该说,大家的想法各有不同,每个想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又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缺点。比如有的想法空间浪费较严重,有的想法结构可能不太稳定,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以后,我们决定在杨野同学的外形设计下进行改动.

 

    这次讨论,我们不再像上回那样主次不分,而是牢牢抓住地下建筑这一中心,将这一主题讨论的尽可能的完善与合理,综合考虑光源,结构,能源以及人的心理等各个方面。今天的讨论我们将我们设计的建筑大致已经确定下来。

 

    讨论的最后,我们大致分了一下工,每个人都将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力求我们这个建筑在各个方面都是造的合情合理的,而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

 2017.7.17

    今天早上,我们小组主要是将前几日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的细节问题解决。主要是对建筑形态大小做最后的确定。最终我们确定了2-3-8-11的分层方式,直径也定在200m。同时,考虑了一些可能涉及到的安全之类的问题。以及建筑整体尺度,选址,容量等方面做了考量.

    中午过后,将上午整理好的要素按照主次进行安排,将其重点展示的部分挑出。由各个部分负责的同学去打印相应的材料。在将中期展示材料整理好后,制作成用于明天展示的展板。同时,准备好中期展示的讲稿。

    最后,我们给自己的方案想了一个名字——“光环”(Aperture)。来源于这个建筑平面部分很像光环。

  2017.7.18

    上午展板展示,事先定好做中期展示的同学临时请病假,还好他写了讲稿,方便其他同学顶替,几个同学轮流试讲,确定人选。老师来的有点晚,所以我们准备时间比较充足,每位同学都通过质疑我们自己设计的建筑更深刻地理解了小组作品。在等待展示的过程中,我们也去旁听了其他小组,通过对比看到了我们自己所做地下建筑的特别之处和不足之处。10min的展示以后,老师给了一些建议,并指出我们把建筑建于地下的理由并不够充分。我们据此继续讨论了该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试图在建筑的结构上做出更合理的改进。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下午继续讨论形态结构上的设计,考虑到地下建筑的超高造价,我们决定将其部分上移。通过热烈的讨论及投票,我们确定了地上部分的结构,准备开始做模型。先是通过实际尺寸计算出模型的数据,然后剪出所需尺寸的纸板……

 

 

2017.7.19

    经过了数天的讨论,我们组多次修改方案,甚至推翻重做后,终于确定了方案,开始了紧张的模型制作。

    一番讨论后,我们决定从建筑主体入手,先用木材搭建起建筑的骨架,然后以卡纸糊面。之所以重视骨架,一是模型体量较大,没有牢固的骨架模型不够稳定,二是骨架本身也是展示我们构思的重要方面。

    在昨天的讨论之后,我们仍然保留了环状设计。各成员对于制作流程有着不同的见解,故分为三组分别制作不同部分,以加快制作效率。事实证明不同思路各有利弊,效率和精细程度往往难以兼得。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初步完成了建筑主体的制作,开始设计如何呈现建筑内部的布置,同时分块设计内部布置,将建筑按照原设想分为交通区、实验室、餐饮区、会议室四个主要分区。

    参观了其他组的模型制作之后,大部分小组都是小建筑物的组合,重在区块规划,而我组与众不同的是,整个区块内只有一栋多功能建筑,故单个模型体量明显大于其他组。

    大家对模型的制作都充满了热情,在教室里一直工作到了晚上十点。相信以这样的热情与效率,我们一定可以按时保质完成模型的制作。

 2017.7.20 

         经过前一天的工作,小组模型的骨架已经基本成型,今天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细部展开,重在使整个模型变得更为精细。下面分别是绿化绘图、底层实验中心以及一楼前台的前期绘制图。

  

 

 

 

    经过今天的工作,我们的模型从初步的骨架变得一点一点丰富,也可以看出整栋建筑的功能分区,之后的两天,我们将对模型进行进一步完善,做出廊道、绿化、内部装饰等,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7.7.21

    今天是创新设计第八天,我们将第七天的成果拼接到一起,将我们的模型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它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地增加。在形成整体的过程中,我们将上表面用木棍连接,这样也就能使得结构“悬空”。此外,为我们将地表结构进行修饰,添加了草地树木以及公路等设施,另将建筑骨架部分上漆涂成银色以模仿钢的颜色。地面涂成了浅黄色,以此衬托青色等暗色,显得有色彩搭配。

 

 

 

2017.7.22

      对于实体建筑模型,昨天已基本完工,今天上午主要对地上部分做了粉刷和装饰,在地上结构的顶面粘贴了太阳能板。由于地上部分没有做墙面,我们尽量调出能搭配建筑其他部分的地板颜色——乳白色。与此同时,也讨论了关于明天展示的一些问题,并确定了答辩人选——组长,然后将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细化并分工。中午就把模型全部做完了,清理好卫生之后,我们分头查资料,为组长的期末展示服务。今天的主要精力放在了PPT和视频制作上,为使视频更加精美,我们观看了之前几年的优秀作品,收获颇丰。在这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的动画制作能力,使我们自己设计的作品尽可能以更加清晰的形式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