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创造性设计第7组工作进程记录
时间:2017-07-14 11:11
作者:孙浩淞 编辑:czxsj2017team7 点击:625次
【7月14日】 创造性设计课程第一日
上午举行开课大会,介绍历年情况,给出今年主题——雄安新区规划功能区选择以及标志性未来建筑的建设,交代相关事宜,确定小组成员:徐小劲龙、彭坤宏、陈腾、李山木、余诚潇、孙浩淞、李睆曦,选出组长为:孙浩淞,大概确定设计的框架与流程。
中午各自回寝查阅资料文献后,下午14:00于409集合,汇总收集到的资料,讨论设计的方向和主线,并对未来建筑的性质和外形进行头脑风暴,大概列出一些设计方案。
<今日成果>:
1.暂定选择的功能区为产业科技园区。
2.暂定功能区所在位置为白洋淀边上,大致方位位于其东北角。
3.暂时讨论出两套未来建筑方案:
(1).未来建筑位于水中,漂浮于湖中,建筑大致外形为荷花状,通过环形放射状的道路与岸边连接,但是由于荷花状的建筑制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且内部空间分区安排较为不易,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讨论。
(2).未来建筑处于半陆半水,位于水中的部分设计成船状(暂定两种船型,一为乌篷船,二为类似潜艇状),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地上建筑设计成芦苇状,共两簇,共用同一根部,在中间分开向两边倾斜,分开处可以通行高架,由上至下功能分区大致为,顶部为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研究利用实验室,中部为绿化的研究利用与生活观光区,底部为计算机数据等核心科技研究区域,地下则用来发展核能与电能,保障整幢建筑的能源运行。初步设想陆上部分与湖中部分通过一个巨大的类似与轴承的构件连接,使湖中部分能够围绕陆上部分转动,以满足其探究利用不同区域水资源以及满足生活观光需要的功能,该方案也由于建筑形状制作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
【7月15日】 创造性设计课程第二日
上午九点左右全员集合完毕。紧接着就按昨日的两套未来建筑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其中,陈腾同学拿出了其在昨晚设计的几个建筑外形,其中有两个为昨天方案的外形具体设计,还有另外两个设计。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摒弃昨天的两个方案,从陈腾同学的“莲藕”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然后发现集体全员效率不高,我们决定进行小的分工。由两个人进行雄安新区具体区域的选取,由两个人进行建筑材料和内部结构的探讨,由三个人进行建筑外形的进一步讨论和内部功能的分区。
下午二点左右全员集合完毕。紧接着我们就上午选定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外形改进和功能分区,以及区域的选取。由于建筑外形、功能、区域均还处于讨论当中,因此探讨材料和结构的同学也加入的建筑外形和功能的探讨,同时有一人去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建模绘图软件。经过全组成员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确定选址:
我们决定将未来建筑的区域定在雄安新区的烧车淀西岸有一小部分突出陆地上,使得标志性建筑与水相邻,同时与烧车淀中心的建筑遥相呼应。以这一块突出的陆地为中心向陆地内辐射建一个园区。
2.确定功能区:
我们将整个园区定位生态科技园区,其中包括办公区(企业入驻区),生活区和标志性建筑。其中有环形的道路环绕陆地上的标志性建筑;紧接着分别向南向北延伸,其两侧均为生活居住区;自西向东有一条主干道接入环形道路,其两侧为办公区。同时有地铁直达淀中心标志性建筑的水下部分。
3.确定了标志性建筑的外形:
我们在陈腾同学给的“莲藕”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外形进行了改进,将其底部饼状建筑改为一个“鱼跃”的外形,鱼头向水,有跃入水中之感。同时“鱼”的尾部立一个多个形似芦苇的斜管捆在一起的大厦。而淀中心的建筑在水面上的为一个荷叶形,与岸上“鱼跃”呼应。
4.确定了标志性建筑的功能布局。
其中,“鱼”头部为污水等水质净化研究中心,“鱼”背为地热资源研究中心,“鱼”尾为太阳能收集及研究中心,“鱼”肚为科技展厅。
大厦底部为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层为生态科技研究中心,顶部为观光区。
淀中“荷叶”为汇演中心、广场,水下建筑为水生态研究中心,底下为地铁枢纽。
【7月16日】 创造性设计课程第三日
今日依旧九点小组成员集合完毕进行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商讨。在昨日初定的方案上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可行性设计,并对建筑及其模型的规模尺寸进行规划与商讨,最终在草图上定下建筑设计的具体尺寸。同时对昨日尚未确定的湖心剧场进行具体的外形设计,初步定为以莲叶为设计原型的柱状建筑,同时对中心建筑外的区域进行功能规划并初步定型周边建筑,草图方案如下:
下午由孙浩淞利用软件对设计建筑的外形做可视化的建模处理,对其大致的尺度和形状有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实际模型的制作打下基础。同时商讨中期展板的规划设计,对展板的排版形式和所展现的内容进行讨论并细化需阐述方案。同组成员细化任务,搜集完善中期展示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大背景、建筑选址方案及其理由、当地基础设施优化取舍、建筑主要功能及其分区、建筑设计的主题、建筑外形及其设计理念、结构选型、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建筑设计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等。
今日成果:
1.完善建筑设计并对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功能排布进行规划
2.结合规划分区对中心建筑周边区块建筑进行外形设计
3.进行建筑的3D模型制作
4.对展板版面和内容进行具体规划和分工
【7月17日】创造性设计课程第四日
上午九点全员集合。分别展示自己课后搜集的资料(包括对前三天讨论内容的整理),经讨论后从中选择最能体现我们小组设计理念的部分作为中期展示的核心内容。建筑选址依旧是烧车淀西北侧,核心建筑功能分区包括研究中心和展厅,建筑表面选用可饶曲的薄膜电池太阳电池,主体部分选用隔热保温材料。至于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由陈腾同学在中期展示时分享。上午完成展板的设计及配色。
下午两点集合,开始展板制作。同时进行核心建筑的内部分区(鱼形),建筑物独特的外形对内部分区有一定影响我们并没有得出最优利用空间的方案。展示者确定。下午六点展板制作完成。
今日成果:
1.对前三日讨论内容的总结(整理成文字资料);
2.展板的设计和制作
【7月18日】创造性设计课程第五日
今天上午九点钟全员集合完毕,在进行中期展示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之后由孙浩淞、陈腾两位同学分别从生态科技园区的整体规划和主体建筑设计理念两个方面进行了中期展示。展示结束后,我们听取了赵羽习老师对我们设计方案提出的意见,并就此与老师就改进方案进行了商讨。之后我们就规划区域的主题、工程的可行性以及主体建筑的内部规划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一些方案。
下午两点,全组成员集合完毕。之后,继续讨论规划区域的主题、工程的可行性以及主体建筑的内部规划,并得到了初步的结果。之后,我们对模型的制作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初步的制作方案。之后,小组成员开始尝试制作模型。
<今日成果>:
1.确定规划区域的主题是科技园区;
2.去除通往水上建筑的隧道以提高工程的可行性;
3.对主体建筑的内部功能分区进行了完善;
4.商讨模型的制作得到了初步方案并开始尝试模型的制作。
【7月19日】创造性设计课程第六日
上午九点全员集合。分别展示自己课后搜集的资料(包括对前五天讨论内容的整理),同时在组长的安排开始进行制作,明确分工:美工安排以及各个碎步的制作负责人,以提高整组的工作效率,在安排完任务后开始合作制作模型:鱼形建筑一层以及塔。
下午两点,全组成员集合完毕。之后,继续制作各自分配到的部分,同时通过在网上以及往年细小部件的结构中加入自身创新因素来提高桌椅能细小部件与整体建筑的契合度。小组全员工作热情相当高,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
【7.20】 创造性设计第七日
上午九点全员集合,在先对昨日完成的工程基础上,对碎步进行的进一步的分区,将工作中心放在非标志性建筑的制作上,同时对塔进一步完善。制作了诸如家具、长廊、发电器等物件丰富模型。
下午两点全员集合完毕,继续制作各自分配任务,使整个园区的整体规划初现,同时设计好中心建筑的两个入口门的设计。
晚上全员自发回到教室完成模型,将中心建筑鱼二层底板分区划分完成,并且对整个模型进行功能分区上色,使得整个模型有了整体感。
<今日成果>:
1、完成了非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制作,与上色等一系列任务。
2、完成了许多物件模型制作,使得整体建筑不再单调,不仅仅只有一个外壳,能更好的表现建筑功能。
3、完成了鱼形建筑的两个入口的制作,分别采用旋转门和双开门,形式新颖。
4、对模型的功能分区进行上色,是整体划分清晰明了。
【7月21日】创造性设计第八日
上午九点集合,继续主体鱼形建筑的二层分部与制作。
下午两点集合,基本完成塔形建筑的制作,以及对于周围区域的规划与上色
<今日成果>:
1.完成高塔状建筑的初步制作,待上色
2.完成中心建筑周围区域的规划,上色与模型制作
3.继续制作许多放在中心建筑内的小物件
【7月22日】创造性设计第九日
上午九点集合,继续主体鱼形建筑的各个碎部,如树、路灯的制作。
下午两点集合,完成整体建筑的拼合等工作,并总结研究展示内容
<今日成果>:
1.完成所有建筑相关的上色以及美化工作;
2.确定展示方式以及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