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的尾巴,是创设课
——创设五组
杭州的夏天,藏在七月时分那西湖的碧荷和西溪的清流里。有幸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来到杭州,走进美丽的紫金港,和伙伴们一起体验这半个月难忘的创造性设计课程。
7月18日一大早 ,我们就汇聚在东区教学楼里举行了开课大会。初次会面的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大家都互相认识着同组同学。也就是这天早上,我认识了五组的小伙伴们———靠谱细致的组长曾佳棋;聪明搞笑的李彬文;文静可爱的女生周伊婷;认真可靠的莫栋,秦格。
简单的互相介绍后,我们直奔图书馆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规划安排。坐在图书馆门口的讨论区,我们首先讨论的是朝代的选取问题。未来两周我们要设计的博物馆究竟应该是以哪个朝代为主题的?选址应该在哪里?大家热烈地交换了意见,有人觉得应该是足够知名的朝代,比如唐,宋,因为这样的朝代时间跨度大,文化特点繁多,可供选取的创新点也比较多;也有人觉得应该选稍微“小众”一些的朝代,比如古蜀国,西夏,大理国,吐蕃之类的,因为这样的朝代时间集中,目标明确,而且大都由少数民族掌权,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都非常鲜明,容易产生独特的亮点。但是因为时间原因,我们约定每人选择自己最心仪的一到两个朝代,下午再一起讨论交流。随后我们又到图书馆里借了几本相关的书籍。
下午,我们来到了西区的407教室进行了讨论。最终,我们从大家列举的十几个待选朝代里选择了吐蕃王朝——一个民族特点鲜明,又在中国历史上足够知名,足够让人了解的朝代。选取了朝代之后,紧接而来的问题是博物馆外方案的设计。大家合力查找了包括吐蕃的历史,饮食,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最终找到两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坛城”和佛教的“万字”,来作为我们设计的着笔点。经过头脑风暴和群策群力,大家终于确定下以莫栋同学设计的以“万字”为顶,“坛城”环绕的设计方案。房屋的装饰是带有吐蕃特色的金顶,白墙,红瓦,白底蓝旗。
敲定方案之后,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具体的设计工作。我们参考了一些类似博物馆的设计后决定将楼高设为三层,二三层稍微挑出第一层。一二层为正方形,顶层(第三层)是“万”字。第一层开一扇正门,两扇侧门;二三层开许多具有吐蕃特色的小窗。楼体周边是草坪和围墙,游客由一部楼梯登上坛城后,通过一座城门进入博物馆园区。博物馆的地下停车场有两个入口,设在坛城后方,以便于车辆通行,又不至于阻滞人流。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用Sketchup Pro进行了博物馆楼体的3D模拟后,完成了初步的结构搭建工作。由于我们决定将博物馆模型做成可以拆分的形式以便展示其内部结构设计,所以外部骨架的搭建必须要结实稳固,尺寸也应相互契合。为了保证楼面平整并且有一定的承重,曾佳棋和李彬文同学细心地在每一层楼板的下面用木棍重叠地搭了一个垫层,还在周围做了一个类似塞子的结构,便于楼层之间的嵌套。不过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木条的粗细和度量时的误差,我们第一次制作的屋顶的万字无法嵌进模型,经过分析,我们吸取了经验教训,更加认真细致地制作出了一个漂亮的屋顶。
整体骨架搭好之后,我们开始进行了楼面层的制作。楼面层与楼体结构比起来制作更难。因为第一层的楼体有大概5°的倾角,面层也必须用卡纸裁成相应的梯形进行粘合;第二三层则更为复杂:两层共开有300多个窗户,窗户刻好后需要用木条在四周撑起以使之稳固,然后进行上色和安装窗檐。由于窗户尺寸实在很小,大部分尺寸不到1厘米,在粘贴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刚开始我们不时会将502粘到手上,不过熟能生巧,不久我们就可以熟练制作小窗了。楼面制作工作大约花了我们四天时间。与楼面层制作同时进行的是博物馆内部设计。博物馆中除了面积最大的展厅外,还有馆长室,贮藏室,体验区,休息区等功能区,以及回廊,楼梯,电扶梯,货运电梯等交通区域,如何设计好这些部分显得至关重要。认真细致的秦格,莫栋同学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参考各地博物馆的布局,终于完成了对博物馆三层楼的内部设计,包括合理分区,游客游览路线规划等工作。
内部区划设计好之后,我们6人便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工作。“总设计师”曾佳棋和“技术总监”李彬文负责总体的规划和方案制定,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手工制作:比如入口前的城楼和博物馆内的楼梯,电梯井等;秦格和莫栋按照之前设计的方案继续进行内部工作:制作隔墙分割各个房间;制作舞台,板凳,电梯等细小物件。我和周伊婷则负责后勤支援工作,源源不断的各种尺寸的木条,纸张便出自我俩之手。
25日左右,外墙制作和内部制作都基本完成,我们便合力进行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博物馆外的景观设计和楼顶上色。楼顶上色时我们考虑到建筑整体的外墙颜色大部分为白色,显得有些单调,而且传统吐蕃建筑的屋顶大部分色彩艳丽,所以我们决定将楼面粉刷成一个渐变的万字,也象征着一种归一的意味。我们的大致分工如下:我与周伊婷进行上色工作,另外四人一起进行外部的景观设计。终于,在两天的努力工作后,我们的博物馆终于落成了。
转眼之间,这两个星期的日子倏然而逝。留给我们的有锯木条时的劳累,思路停止时的苦闷;但更多的却是开玩笑时的欢声笑语,是互相帮助时的感动,是看到博物馆一点点建成时的欣慰之情。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相互鼓励,共同克服了一个个难关,将心中的设计变成了实体的建筑模型。七月末的这段日子,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回忆!
Shining points
1.分工较明确,计划安排合理,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工作停滞
2.注重内部设计,参考设计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尺寸设计和功能设计
3.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外形设计具有强烈的吐蕃民族色彩,突出了主题
4.组长善于把控小组气氛,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