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工作情况:
在项目启动仪式结束后,第十一组的小组成员们先互相进行了自我介绍,熟悉彼此,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之后小组成员根据设计主题以及确定的动物视角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们初步认为,动物视角更应该从动物的角度出发,考虑更多动物本身的特性和生活习惯,因此设计的建筑也应当符合自然环境或者取材于自然。
虽然有了初步的判断,但是我们对于如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一筹莫展,于是上午我们的讨论陷入了困境,大家分散着搜索各类海洋生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特性,关注它们的空间需求,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试图从动物自身的需求角度出发探寻各类建筑设计的可能性,并且尽可能地贴近自然。例如我们提出了类似“树”的建筑模型,在海底造一棵“树”,树的枝干上布满珊瑚礁,鱼和珊瑚共生从而构造一个较为完善的生物群落;这些建筑虽然立意新颖,同时充分利用了海洋中的垂直空间,但是并不贴合实际并且难以满足各类海洋生物的生存需求,比如躲避天敌等等,因此没有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同。
到了下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我们先归纳了海洋生物的一般需求与基本特性,比如难以定居,需要有逃避天敌以及生殖繁衍的场所,此外还要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小组成员打破了之前的思维固化,提出了更多的模型,比如泡泡模型,利用各种半球状的建筑组装来培养更多的珊瑚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这个模型缺乏新意,也未能获得通过;还有完全在海中悬浮的柱状模型等与树模型较为类似的建筑模型,这个模型难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完成,同时也缺乏实际意义,因此也被否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讨论之后,我们又提出了骨架模型,即利用诸如鲸鱼等大型鱼类死亡后的骨架作为基础,考虑到海洋生物的领地意识和空间需求,参考自然界中的蜂窝设计进行一系列改造,添加大量的管道或者框架来充填并且种植珊瑚,为海洋生物提供充足的逃避天敌与繁衍的场所。这个设计充分符合了动物视角的前提,取材于自然也完美地融于自然,利用鲸鱼骨架构建一个完善的生物群落满足海洋生物的生活需求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确定了基本的模型作为我们的设计对象之后,我们搜索相关资料对于模型进一步完善,考虑了建筑的材质以及适宜居住的海洋生物种类。之后我们开始搜集相关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空间需求等信息,结合相关信息优化建筑并细化其功能。不过该建筑模型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一天的讨论与思考,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智慧,并且打开了思路,确定了基本方向也有了规划,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我们对于之后的合作与交流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过程可能充满了曲折和不确定,但是我们相信结果最终是美好的。
9月1日
工作情况:
经过了昨天一天的初步整理与设计,我们初步确定了设计的目标模型和设计理念。我们想要通过取材于自然,回馈自然的方式构建一个微型而完善的海洋生物群落。因此上午我们明确了将要研究的几种海洋生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工,提高搜索资料的效率,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同时,我们绘制了思维导视图以及在电脑上使用SU进行绘制,使得脉络更加清晰直观。
在对于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改,针对位置选取,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还有外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对于模型本身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当然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模型,增添更多的要素,综合考虑更多方面,因而我们还提出了功能分区,即在该建筑的不同区域应用不同的功能,在垂直方向上也考虑到了不同物种的不同需求,使得整个模型多元化和精细化。
除了对于模型的修改外,我们同时还对于我们组的设计理念和立意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对于展板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设想,随着我们的建筑模型日趋完善,我们也即将着手于制作。
心得体会:
在对于模型的改进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绘制了很多草图,虽然我们产生了很多争执,有很多不同意见,也有很多想法难以表述清楚,但是这些思想碰撞的过程无疑是充满意义的,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出的模型存在的缺陷,也打破了思维定势,从外观入手再从中进行功能划分再到修改造型,我们在交流讨论中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互相补充共同完善,相信这会为我们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9月2日
工作情况:
今天上午我们初步完成了用相关软件绘制立体图的工作,同时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合与归纳,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我们的立意与创新,对于展板也有了较为翔实的规划。但是我们对于之前的模型有了较大的改进,一部分组员认为圆柱型的管道过于注重人的审美,偏向于人类的视角,而没有突出动物视角这个着手点,因此我们将改纵横交错的管道改成了珊瑚礁石制作而成的假山,内部有洞穴和相互连通的隧道。这样的设计,在更加贴近自然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海洋生物所接受。在确定了模型之后,下午我们分成两部分分开工作,一部分进行展板的设计制作,主要进行的工作是绘制相关草图,排版与文字编辑;另一部分初步尝试模型的制作,主要开始了骨架模型的制作,相关组员利用已有的木棒搭建主要结构。
心得体会:
课程开始以来的三天,虽然对于模型我们一改再改,但是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确了我们的重点——动物视角,要从动物视角出发去设计建筑,而设计的过程中,又要考虑是否贴近自然。虽然这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更加激发了我们创作的热情,而展版的设计也在考验着我们的绘画能力与排版能力,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提升,相信我们在这次课程中会收获颇丰。
9月3日
工作情况:
今天我们继续尝试建筑模型的制作和展板的绘制工作,我们设计的构思就是取材于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鲸鱼骨架和珊瑚礁石,将鲸鱼骨架作为结构主体,构建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群落。在制作展板和模型的过程中,我们细化了模型的功能分区和功能设计:首先,鲸鱼骨架作为模型的基础和主要承重结构来支撑整个生态系统;其次,骨架间的礁石洞穴和连通的隧道为小型海洋生物提供充足的栖息地和避难所;骨架外延伸的平台,用于种植海洋生物,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的同时最大化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通过这些设计,我们营造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同时海洋生物间存在的共生关系,互补共生,构建出一个小型的生物群落。到了下午,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骨架的初步制作,展板也已基本完成,总体来说收获颇丰。
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小组对建筑方案及细部设计的遗留问题进行了讨论,进行了展板绘制工作。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涌现出很多富有新意的想法。展板展示的不仅仅是我们阶段性工作的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思考过程,提出假设、搜集资料验证、改进甚至推到重来,这一点一滴,都是我们努力的成果。我们会努力将我们的思考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
9月4日
工作情况:
今天上午我们正式开始进行模型的制作,我们具体分成三组同步进行设计,主要包括骨架模型的制作、珊瑚洞穴的制作以及海洋生物的制作。各位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有限的材料进行创造。例如我们在搭建洞穴模型的时候,采取了先用木条搭建基本框架,再用纸构造表面,最后挖出洞穴的方式,成功搭建出较为拟真的模型。同时,还有很多小组成员利用白纸这出栩栩如生的海洋植物,鲸鱼骨架也已基本成型。
下午我们迎来了中期展示,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准备,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模型的构思,展示了设计从无到有的心路历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新之处。当然老师也指出了我们的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鲸鱼骨架和珊瑚洞穴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选题宽泛的同时很容易过于空泛,缺乏代表性的例子。据此我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性的意见,例如具体介绍几种海洋生物和其他生物的联系以及对于该建筑的使用等,对于自己的模型也进行了一次修改,我们将会在接下的时间内填补不足之处,并更好地利用我们选题新颖的优势。
心得体会:
中期展示不仅仅是向老师展示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过程与老师展开交流,回顾我们自己的设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加以改进,甚至找到新的拓展点进行创新。这次展示我们组收获颇丰,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获得了自信,找到了我们设计的闪光点。我们会继续改进,不断创新,相信最终会设计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模型。
9月5日
工作情况:
今天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进行模型的精细化设计和制作模型,在对于珊瑚洞穴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发现,直接在木条制成的框架表面粘贴纸张形成的洞穴比较不理想,无法达到错落有致的洞穴的设计初衷。因此我们对于制作方法进行了一定改进,我们使用纸直接折出洞穴的模样,再辅之以框架进行连接和加固,这样搭建出来的模型不仅更加真实,同时也更易于实现。此外我们利用棉线、纸张制作了大量的海洋植物模型,对于鲸鱼骨架模型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将不合理的肋骨进行重置,使得整体骨架更加合理,符合现实。在理论方面,我们考虑了个物种之间的关系,选取穴居鱼类作为我们的主要案例进行讲解;也更加考虑到了鲸鱼骨架和珊瑚洞穴之间的联系。
心得体会:
在对于模型的制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位组员的聪明才智,进行了创造与设计。同时我们分工明确,模型的各个部分起头并进,但是我们在对于视频剪辑软件和电脑绘图软件的使用上有所欠缺,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投入更多精力的部分,相信我们的组员会更加努力。
9月6日
工作情况:
今天我们仍然继续推进模型的制作,我们主要完成了鲸鱼骨架上平台的制作以及大部分珊瑚洞穴模型的制作,并且我们对于文案进行了修改,我们选取遮目鱼作为我们的主要案例,希望通过这一种鱼类和整个生物群落之间的联系来反映整个模型中生物之间的互补共生的状态,从而达到我们“一鲸落万物生”的设计理念。并且我们改良了设计,添加了调控温度的功能,我们将骨架中间骨髓部分打通,填入导热流体,连接地底的地热,进行温度的调控,实现温度的稳定避免极端温度的出现。这样使得整个模型更加完善。
心得体会:
我们初步完成了局部模型的制作,接下来将要开展模型底板和其他辅助模型的制作。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紧密,高效地完成指定任务,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集体和合作的力量。相信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地开展。
9月7日
工作情况:
今天我们基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工作以及视频的初步剪辑,在制作模型方面,我们除了主体建筑鲸鱼骨架以及珊瑚洞穴外,还具体制作了假山和各色的海洋植物。我们在模型底板方面,采用了暖色调的氛围,我们的珊瑚洞穴也采用深褐色为主的色调,再辅之以多彩的海洋生物,整个模型更加得体和生动。我们在确定了最终方案后,也开始撰写了相关的讲稿等文案。除此之外,我们对于SU模型进行了渲染,并将其制作成一段动画,目前电脑仍在渲染中。总的来说,今天我们进展迅速,完成了绝大多数工作,使得我们接下来有更多的时间加以调整。
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高效积极地进行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虽然晚上我们有了加班,但是大家依然保持着高昂热烈的工作态度,相信我们最终会做出理想的模型。
9月8日
今天我们完成了所有工作,包括模型的最后装配以及完善工作,另外对于视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精减;除此之外,我们还完成了任务书以及寄语和总结等文案工作。总的来说,最后一天内,我们花费了更多精力在模型的完善以及最终的展示环节,同样也是收获满满。相信我们最后会将我们的设计完美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