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主要工作:
小组全体人员对查找资料,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与完善。主要内容为:
1.了解设计对象的生活习性、特点等,撰写资料。
2.设计方案主体方向(形状、样式、形式、选址等),并完成对应的可行性分析。
3.设计方案特色系列内容,并阐述对应的原因和形式。
在商定完主要研究对象后,以个人为单位查找资料、构思方案。再由每个人进行方案分享,其他人对方案进行提问和扩展。最终汇总为一份总的设计方案。
具体设计过程:
1.讨论研究对象进行头脑风暴后,大家提出了多个可尝试的对象:海龟、海绵、章鱼、水母、海星。再进行了简单的可行性探讨后选定以一种为主,其他结合动物习性为辅的设计思路。
2.个人单位方案设计
大家进行资料查找与方案撰写,并分享讨论。
经讨论与综合,进行了方案汇总。
心得体会:
1.为了理解题目关键含义,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尽管我们是以“人类视角”,但并不是说人类就是生物生命的掌控者。我们要做的是尊重生物,将我们以牺牲他们利益换回的那部分所得还给他们。在保留双方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共用这一颗美丽又独一无二的星球。
2.设计时要注重全生物链的保护,并不是只有我们目标保护的一类动物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捕杀天敌、开设保护区、人工繁育等手段都有可能对生物链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全面。
工作照片:
(大家正在进行方案讨论)
9.1主要工作(记录人胡哲铭):
小组人员对昨日的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并对建筑外观设计提出设想。
主要内容为:
1. 确定建筑地理位置,设计建筑结构与外观,并分析其可行性。
2. 针对海龟习性设计相应功能分区,并将之与建筑巧妙融合。
在明确任务目标后,依旧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设计构思,再进行小组分享与讨论,其他人对方案进行提问与修改,最终选取一份为主要设计方案,后续修改工作围绕此展开。
具体设计过程:
1. 小组讨论后明确以海龟为主要保护对象,将阳光房、海水淡化区、恒温系统等有利海龟生存的设施巧妙地融入建筑结构中进行设计,外观方面不做限制,充分发挥组员们的想象力。
2. 大家利用纸笔或电脑等工具进行简要的建筑设计,并分享讨论。
3.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充分融合彼此设计的长处,整合出了一份设计方案。
心得体会:
作为土木学子,大家在设计建筑外观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团队协作、集思广益,我们暂时得到了令大家都满意的设计方案,也算是达成了第二天的任务。希望在接下来的展板设计与模型搭建环节,小组成员们能继续保持团队协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今日工作照片:
9.2主要工作(记录人金亚霏):
小组全体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并着重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细化。
主要内容:
1. 根据设计对象海龟的生活习性、生活需求,确定设计方案的细节要求,明确解决思路。
2. 对于建筑物功能区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 诠释设计方案整体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为建筑物命名。
具体设计过程:
1. 功能区的具体实现方案
大家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环境背景、整体与局部的关联、设计对象的本质要求,对功能区实现路径的提出看法并论证实现的可行性,并投票选出最优方案并进行深入设计。
2. 阐释理念并命名
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阐释自己理解的设计理念,分享讨论并最终确定。
心得体会:
独木难成林,团队合作是一切的根本与核心所在。功能区的具体实现方案可以有很多种,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我们需要将每个人的特色融合,博取各家所长,让方案的实现更加完善、互利。
在今天对于设计理念的思考里,我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人与野生动物在物理距离上的无限接近。人类需要做的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退还一部分人类不应得的即得利益,为动物搭起保护伞!
今日工作照片:
(大家正在进行功能细化设计)
9.3主要工作(记录人金莎):
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绘制展板。
主要内容为:
1.通过进一步的讨论,细致划分展板各部分具体分布;
2.小组成员各自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草图绘制;
3.小组成员对草图进行初步的调色设计,以便进行最终稿的绘制;
4.商定展板最终的设计形式为立体图像,可以更好的展现设计的层次性;
5.完成展板主体图像终稿的绘制,并进行再排版与最终粘贴定稿;
6.简要对图向加以文字描述,简洁易懂,思路清晰。
具体设计过程:
1.草图设计
小组成员对于草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商定包括概念图设计、详图设计、功能分区介绍、标题设计、总理念设计五个主体部分,并分头进行深入设计。
2.草图定稿
小组成员将各个部分的任务按照个人特长进行分工,进行草图的定稿,在草图的调色设计中,小组成员利用马克笔、水彩颜料、墨笔、软毛笔等工具进行反复调试,并进行讨论交流,定下草图。
3.终稿绘制
为方便小组成员分头工作,提高小组工作效率,在提前与助教联系确定可行性后,本小组确定以手绘粘贴的形式开展终稿的绘制,又能够很好的用手绘的方式对思路进行展示,又可以很好的调动小组成员各自的能力。最终完成终稿的绘制。
心得体会:
1.在今天的展板绘制过程中,我们小组共同努力,这是我们小组在进行了几天的头脑风暴和深化设计后,第一次共同着手第一个“作品”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力合作,各自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都能够在展板设计过程中尽心尽力,让整个小组能够形成更加团结、凝聚的状态,有更加融洽、亲密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魅力。
2.在展板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对我们设计的模型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并通过展板的亲自绘制,更加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一个个精巧的设计,看似是我们为海龟提供更好的家园,实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部分都是在为人类犯下的错误赎罪。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次设计中,既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更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更好的将“天人合一”的思维带入建筑的设计中,更好的为人类、为自然服务,尽自己所能,将这个世界构建得更加环保、更加美好。
工作照片:
(大家正在进行展板设计与制作)
9.4主要工作;
小组中期展示,并开始对模型的初步制作。
主要内容为:
1.将海龟的习性、建筑的各项功能等资料进行汇总,精简文字并提炼为展示时的演讲内容,在展示时将我们的建筑构想、理念等完整地阐述出来。
2.根据设计的建筑开始模型的制作,将纸张、木条等道具进行加工来完成部件。
明确模型制作任务后,小组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模型的初步制作,也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解决了“塔身”的木条搭建,粗木条弯曲等一系列难题,后续的模型搭建也将在此基础上展开。
具体设计过程:
1.精心准备的展示
大家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特性,完善了建筑物的建筑用材等一系列构想,同时根据资料和展板对最初的讲稿进行完善,在展示时呈现出我们最佳的状态。
2.塔身的构建
我们的塔身是上宽下窄的结构,以木条的韧性很难构建出这种塔身。但是在我们讨论分享后,利用三种方案,成功构建出了符合预期的塔身,同时为了让塔上部延展开,我们还将木条一定程度地弯曲,并使其固定。
3.小部件的制作
我们小组每个人分工,完成了观察电梯、椰树、水母、学习房等部件的制作,设计出了旋转餐厅和珊瑚群的雏形。
心得体会:
1.在今天的中期展示中,我们小组前几天共同努力的成果得以呈现,这场展示是对我们构想、讨论、设计和再设计的成果肯定,我们不仅信心倍增,也对之后的模型制作干劲满满。当小组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以团结协作的姿态战胜一个个难题,那么成果的得出也仅是时间问题,
2.在下午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有些构件在有限的材料下是极其难制作的,但方法总是有的,我们通过耐心的实践和大胆的思路,找到了制作出我们想要构件的方法,并小心翼翼地进行制作,虽然依旧有一部分构件难以完成,但我们相信只要维持火花的碰撞,最终一定能够将整体模型制作出来。
今日工作照片:
9.5主要工作
尝试并确定模型各部分的制作工艺;制作模型
主要内容:
1采用类似头脑风暴的方式,每个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模型部分进行尝试,在比较制作的试样后由组内讨论,逐个敲定模型各个部分的制作工艺。
2由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3未确定制作工艺的部分制作试样,已确定制作工艺的部分开始批量制作。
心得体会:
因为要制作的模型部分多,难度大,同类型的结构也有大小两种尺寸,原本预计要花不少时间在确定做法上。但在实际过程中,通过将模型分为多个构成部分,由组员自己选择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能力。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没有选择边做边改,而是先做试样确定工艺再批量制作,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9.6主要工作(记录人徐植胤):
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模型,成员个人制作模型细节部分。
主要内容:
1.建筑模型背部核心架构以及底部模型(保护伞)制作
2.建筑物(海龟四肢)的功能分区制作
3.海洋生物模型的制作
4.人类观光电梯模型制作
5.立柱等支撑结构制作
6.建筑物内饰制作
7.海滩建筑群模型制作
具体工作过程:
1.任务分配
在早会过程中,组长带领我们讨论了昨天尚未完全确定的设计方案后明确了今天的任务,以及分配到每个人手里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细节模型制作组,核心架构制作组和美工小组。分工明确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2.模型制作
会议结束以后开始工作,其中细节组负责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制作,其中可能有成员工作完成的较早可以帮助核心建筑制作,比如削木条,裁纸等等。美工小组负责颜色的配比,模型的上色,材料的采购和补充等。核心架构小组的工作量较大,但是掌握了方法以后效率有所提升。
3.材料处理
傍晚工作临近结束之时对桌面进行了一次大清扫
心得体会:
1.模型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有诸多难点,比如底部模型(保护伞)的制作工艺,学习了对曲面结构的制作技巧之后,我们的制作难点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一技巧迎刃而解。其次是背部核心架构的制作工艺,需要提前确定的尺寸有很多,而且需满足与底部模型的比例配合等,好在我们掌握了技巧之后逐渐熟练。
2.今天老师和助教重点提出了卫生问题的重要性,比如桌面有小刀、剪刀、美工刀划破的问题,502胶水黏在桌面的问题,废弃材料的处理等等。其中我们小组对小刀的使用较为谨慎,都会使用纸或其他物品作为保护垫,因此不存在桌面被划破的问题。然而502胶水仍然或多或少有些附着在桌面上,因此我们打算在采购有机溶剂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废弃材料,我们也有用心的处理,都会整理好桌面,争取每天都看起来焕然一新。对于卫生问题我们确实不能松懈,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
9.7主要工作
模型整体和各部分细节的制作,展示PPT制作和视频拍摄
主要内容:
1.建筑物(海龟龟壳和四肢)和海藻立柱的制作;
2.建筑物周围植物的制作;
3.建筑物保护伞外饰面的安装和上色;
4.完成部分保护伞和上部龟壳的拼接;
5.完成大部分展示PPT;
6.拍摄展示视频,并写脚本和解说词。
具体设计过程:
1.工作分工
在早晨的工作会议中,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分配各自的工作,保证今天工作的有序完成。
2.模型制作
完成所有建筑主体部件的制作,并解决了不规则形状的保护伞外饰面的制作难题。同时,开始绘制模型底板,并正在进行建筑部件之间的拼接和安装。
3.PPT制作
根据中期展板和前期讨论的建筑体设计理念、功能分区等,完成了PPT的大部分内容。
4. 视频的拍摄
关于海龟的习性、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海龟在我们为其设计的家园中美好生活,制作了定格动画形式的脚本和视频,并写作视频解说词。
心得体会:
在今天的工作中,前几日辛苦制作的模型部件逐渐开始拼接成形,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细节也进一步深化,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小组模型的组建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我们对这段时间的工作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也让我们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进行团队合作,激发了动手能力和学习潜能,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使我们受益匪浅。
工作照片:
(大家正在进行模型和PPT制作)
9.8主要工作(记录人周筱璇):
模型的最终组装和展示材料的完成
主要内容:
1.龟身的拼装、与伞体的拼接;
2.底板的绘制;
3.底板、模型、装饰物的拼装;
4.定格动画制作、视频剪辑;
5.PPT制作、讲稿撰写。
心得体会:
课程进入尾声,模型也终于完成。大家对模型都非常满意。尽管我们完成速度不快,但是因为每个细节都要求达到最好、每个零件都要求做到最好,最终效果也非常完美。细节之处,都是我们对方案的精致追求。
工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