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创造性设计18-4小组

时间:2021-08-31 21:09 编辑:czxsj2021team18-4 点击:721次

8月31日(记录人薛卓华)

在课程大会结束后,我们组抽签选中了以动物视角去展示海底世界。

讨论的开始我们因为苦于不知道有那些海洋生物能够自主担起生存需求,所以在讨论时我们利用了电子设备查找数据,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珊瑚虫、刺鱼、鲀鱼等生物能够利用自身和海底材料去自主筑巢,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因此我们以这些生物作为大前提,去构思我们所需要建筑的以满足生存需求,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美好家园。但可能是因为人类的思维局限我们,导致我们多个的方案都夹杂着以人类的视角,因此我们到最后天马行空地讨论出我们是以一个有思想的海洋生物去建造我们所需要的家园。

在下午的讨论过程中,我们首先以动物的所需的生存条件作为大前提,即考虑其繁殖、天敌、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污染等问题。

提出了多个想法:

1.用珊瑚礁在外面围成一个圈,再在圈内建造多种生物组成的生态圈。

2.利用鲸落。

3.利用天然地形,建造一个互惠互利的生态系统,即以类似村落的形式,让各种生物各施其职。

4.寄生生物的方向。

5.以生物黏附在大型石头为方向,建造生态系统。

6.防照海獭的栖息地,建造所需的家园。

经过讨论和筛选,我们选择了以村落的形式作为我们的大方向,以此为前提建造我们所需的家园。

村落的形式我们大致考虑以岩石所围成的地形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在圈内设计成表面一层,地下一层的双层结构。而在入口处利用珊瑚礁或者海草作阻隔作用,内部夹杂着捕食用的海草以及繁殖用的场所,但具体内容有待后续查找详细资料作商定。

后续任务的分配,找符合该生态的动物,研究其可行性,主体结构的完善,附属结构的分配。

所需生物的方向:能自主筑巢,拥有搬运能力,能对材料进行加工,各生物之间所处的生态环境要相近以及不能是天敌。

可行性的研究方向:考虑环境条件的允许,考虑生物的建造能力是否满足需求,考虑材料必需是海洋生态中现有的,考虑所设计的主体结构的可行性。

大致草图如下:


9月1日(记录人欧一鸿)

上午,我们对村落形式的家园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锁定了以下几种生物作为居民:

贻贝:多见于潮线以下1~3m处,起到硬化、粘结的作用;

巴塔蠕虫:分泌的黏液堪称“超级胶水”;

食土鲷:多来自美洲,有吸入沙再吐出的习性,可负责开挖海砂,建造沙下结构;

虾虎鱼:生存于热带浅海环境,如珊瑚礁、海草牧场。最突出的特征是,腹鳍可以愈合成一吸盘状,能吸附在岩石上固定身体,适合作为家园的居民。

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村落式家园功能多元、格局宏大,但是居民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不够紧密。

下午,我们我们进行了planB的探索,以八爪鱼为主体建设宜居家园。大家搜集章鱼的生活习性资料,用于设想家园功能与可行性研究。

例如我们总结的章鱼栖息习惯如下:

1.温带的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以及温带海域。

2.即便它们所处的环境难以获取氧气,血蓝蛋白也能使章鱼获得稳定的氧气供应。

3.章鱼喜欢钻进动物的空壳里、空心器皿里、甚至人的头骨里居住。

4.一旦自己无处藏身时,章鱼就会自力更生地建造住宅,他们会把石头(章鱼可运走比自己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头)、贝壳和蟹甲堆砌成火山喷口似的巢穴,以便隐居其中。章鱼喜欢栖息的地方会出现“章鱼城”。建造房屋常在半夜三更进行。

5.章鱼不喜欢平坦的海底,更喜欢躲在岩石的空穴里。

6.章鱼会用贝壳建造庇护所。如下图:

确定的设计理念关键词为“安全、舒适、多功能、社会性”,具体要求如下:

安全:隐蔽性(自然环境的隐蔽,海草珊瑚等),进出口窄小,仅供小型生物进出,有保护性尖锐的贝壳和石头,结构较于坚固,预警措施,集体防御;

舒适:娱乐设施,有玻璃瓶等章鱼喜好之物,环境幽暗,水质优良,有效隔开污染物,海藻提供的富氧环境;

多功能:兼具育儿措施,防御工事(包括瞭望预警),诱捕陷阱,净化措施,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储藏室方便收集喜好之物及部分食物;
社会性:群居共进退,互相合作,分工明确,保护伴侣,群体预警,加固城池。

八爪鱼快乐屋草图如下:外观类似火山口,岩石缝隙中可插有玻璃瓶(来自海洋垃圾)作为瞭望观光平台。

明日任务预计为3D效果图的制作、展板的布置、讲稿的写就。


9月2日(记录人杨群栋)

上午,我们对初步方案进行了深化:

1.考虑到单个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决定在底部采用宽胖的大石头,且将其半埋进沙里,用以维持下部的稳定;

2.结构外墙用上玻璃瓶、尖锐石块等材料以满足基本的防御功能;

3.结构上部采用倒扣的碗状,形成上小下大的整体空间,以此防止体型较大的生物进入对章鱼生活造成影响。在一番商讨后,决定选用椰壳作为上部封顶材料;

4.单个建筑类似蒙古包的设计概念,为满足结构稳定要求,决定降低设计高度,减少分层至两层;

5.对整个章鱼“村落”,为充分满足栖息空间要求,我们采用五个建筑物围成梅花状的整体布局,且在建筑之间加上了连通管道,方便章鱼遇到危险时进行避险;

在完善方案后,我们为了后天到来的中期展示,开始展板的设计工作。考虑到绘画难度较大,我们决定采用单个结构细化平面图进行展示,但整体村落采用抽象的蒙古包形状进行布局,既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又能够清晰的表达我们的设计理念。最后对展板的分区采用文字包围平面图的方案。

展板初步设计图如下:

下午,为了保证后续的工作进度,我们在进行展板设计的同时开始思考模型的制作方式。由于给的材料有限,我们决定采用纸扎石头作为基本建筑材料。在网上查找折纸方法后,小组成员便开始明确的分工合作。一边仍然进行展板的设计工作,另一边就已经开始制作基本的搭建材料。

成果如下图:


9月3日(记录人刘明澳)

上午根据昨天的安排继续进行初步模型的制作以及展板的绘制,在模拟搭建的时候,我们将昨天准备作为基底的“石块”大小进行了调整,使其更能体现我们设计中的火山口的特点。另一部分同学则对明日的中期展示讲稿进行了汇总、形成文本以及修改等工作


下午则是对上午修改的报告进行一个全组的意见征集,以及模型组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汇总,具体如下。

1.未来将模型一半做成敞开的结构,方便展示和讲解。


2.房屋之间的通道使用玻璃瓶或者岩石搭建,并在其上布置水草。

3.添加捕猎陷阱,并种植水草吸引所食物前来。


4.对中期展示报告中的一些语句进行用语的规范以及删改冗余词缀。


9月4日(记录人阮可馨)

今天上午我们对于昨天余留的模型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推进。昨天在做模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粘贴强度不够,所用材料上下底面不平而无法做到很牢固地粘贴在一起。我们在集中讨论之后,采取了用双面胶对内部进行环状固定等方法,基本上完成了草模的制作。

在上午11点左右,老师来到教室对我们进行了指导。

在讲解中,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我们根据章鱼本身的习性,结合我们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整体建筑设计。

我们以石头作为建筑骨架,章鱼强大的搬运能力以及八只灵活的触手使其在石头建筑的搭建上尤为得心应手。同时通过贝壳、蟹甲等甲壳类动物的壳用以分隔空间,并且在建筑表面放置一些譬如破碎的贝壳,坚硬的植物根茎等尖锐物品,用以防止天敌冲撞。同时收集有塑料瓶,玻璃瓶,海螺壳等空心器皿,用于章鱼的栖息及娱乐。

整个建筑位于珊瑚群中,外圈为珊瑚、岩石或者水草等围成的圆圈中。建筑最底层石头较大,且有部分埋于土里,通过海底砂及石头本身自重,确保了底层的一个稳定性。整个建筑分为两层,两层之间以两扇贝壳隔开,中间留有供章鱼通行的通道。二层为储物间,里面放置章鱼喜欢的贝壳等小物件,同时这些贝壳也可供章鱼外出时携带,用以防御等作用。一层通过贝壳分为四个空间,其中两个空间里放置一些空心器皿,供章鱼晚上栖息。另外两个空间,一个用作娱乐室,收集一些植物根茎或者长条形物品,横竖搭建为网格结构,供章鱼攀爬;另一个用作加工室,包括制作尖锐的贝壳用以进攻或者建筑材料。整个建筑在水草、海藻等遮蔽中,隐蔽性较好,同时岩石外墙上的尖锐物件,也确保了章鱼栖息时的安全性。而位于墙壁上的玻璃瓶,可用于平常娱乐,同时也兼具一定的警戒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整体的空间布局。整个章鱼村由五个章鱼城堡(名称待定)呈梅花状组成,中间由岩石通道相连。通道下部是章鱼挖出的凹坑,上部由岩石围成。中间的章鱼城堡由于安全性更高,用作产卵室及育儿室。二楼用以小章鱼的活动空间。同时,在外围的章鱼城堡由于海浪冲击,天敌撞击等因素倒塌时,也可作为临时的避难所。外围的四个章鱼城堡中间,用作种植园。移植一些带有海藻的石头,这是贝类喜欢的栖息地,或者种植一些水草,吸引小鱼及甲壳类动物,这些种植园可以用作诱捕陷阱。这种章鱼村,可容纳十几只章鱼生存。群体生存,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团结协作,相互警戒,共同御敌,甚至实现社会分工,譬如,捕猎任务由年轻强壮章鱼负责,带回章鱼庄园也避免了进食过程中天敌的攻击,雌章鱼可以轮流照顾幼崽,受伤章鱼也不因食物发愁,小章鱼由年长章鱼带到种植园吃浮游动植物,专门的章鱼负责家园建造,专门的警卫章鱼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之间玩耍,增强娱乐性(可参考狮子群居)。


老师听完我们的讲解之后,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对于我们建筑的位置进行明确,以确保严谨性。并且老师认为我们的建筑属于穹顶结构,希望我们基于此进行进一步设计。

在下午,我们把已经建好的草模和后续的A1纸的尺寸进行了对比,发现我们的模型尺寸过大,需要进一步修正。我们从头开始重新制作我们的模型。


9月5日(记录人:魏智能)

在昨天重新确定下基础模型尺寸后,为了能及时完成今日全组人员全力投入到模型制作当中

经过一天的制作,已经完成三个基础模型


9月6日(记录人:包恒星)

今天顺利完成了五个主体建筑的模型制作,并对剩余的其他细节部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确定了制作方案,包括:

1.主体建筑的上色,由于建筑材料采用的是海底岩石,故以灰色为主色调,并力求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

2.独栋建筑间通道的处理,依旧采用硬卡纸来做

3.独栋建筑的细节部分,主要是防御措施,可采取在石缝中插鱼骨,碎贝壳等来实现功能;

在完成了一部分模型工作的前提下,同时开始进行文书工作,包括中期展板的优化,ppt制作任务的分配。

9月7日(记录人:姚知君)

今天的只要工作为模型的制作以及PPT的制作。

早上,我们组分为两个小分队,一队为美工组,另一队去制作PPT及演讲稿。

美工组依旧继续进行上色,主体建筑采用浅褐色及深褐色,模拟海底石头的颜色,由于主体建筑分为五个部分,更多地是进行重复工作。PPT组则是根据章鱼简介、建筑特征、设计理念及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制作,同时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及插入视频等工作。

下午,我们完成上午的工作之后,我们开始进行一些小物件的制作,包括海草、鱼刺、贝壳等,丰富我们的模型。

晚上,我们还加班,之前商量好的空间布局,应用到纸板上,将整个建筑,包括主体结构、附属小物件都粘贴在纸板上。同时,将整个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形成答辩稿,为后天的答辩做好准备。

心得:模型的制作尤其考验动手能力。之前在商量的时候,有很多想法,很多地方也想得很简单,但到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又会遇到很多困难。尺寸、位置、颜色、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东西。很多方案被否决,又有很多方案被提出,如此循环往复。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更多是思想的碰撞以及方案的决策。


9月8日(记录人:欧一鸿)

今天上午,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最后的润色,往五个章鱼之家上粘贴了珊瑚、海草等装饰物,让其更具生机与活力,符合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下午,我们对展板底色进行了上色,以及模型的最终拼装成型。拍摄完合照后,对教室进行了打扫。负责展示的同学今晚继续熟悉打磨演讲稿,其余同学撰写心得体会,组长负责总结材料的整理写就。

我们的合照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