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上午,我们先进行了组内破冰,组内的成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对其他人有所了解。
然后我们简单谈论了一下各自对这一命题的看法,讨论了“可移动”这一概念的使用场景,并总结了科考、医疗、产业园、救灾、展厅、旅游等可能的选项。
下午,我们投票选出了我们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场景。一开始选出来的是救灾,但是在网上寻找一定的资料后,发现这个场景在如今已经十分完善,一下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创新点。随后我们选择旅游作为切入点。并找寻了诸如中银大厦等相关案例做了一个建筑形式的初步探讨。然后各自去思考这一形式的优化手段,或者说去思考自己更感兴趣别的方案设计概念,为第二天的讨论做准备。
7月7日
在上午,我们首先对第一天的方案进行了回忆和归纳梳理,我们的第一个方案的参照建筑为日本1972年建造的中银胶囊大厦,黑川纪章运用了“新陈代谢”的思路对大厦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中银胶囊大厦已经被拆除。如果为我们想要参考这个设计灵感进行建造,就需要找到中银胶囊大厦被拆除的原因,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改进以得到最合理的方案。
经过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查询后,了解到建筑损坏的几大问题,主要是结构抗震性差,连接构件老化,防水性差,选用的保温材料石棉有致癌风险,管道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第一天所讨论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将主体的三根立柱转换为一根立柱,解决了交通和管道的问题;为胶囊舱体增设滑轨,便于进行胶囊舱体的移动和更换。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的方案产生了一些疑问,是否真正切合我们的设计主题,建成之后的建筑是否有存在的现实意义,请教了老师后,我们也明确了后续我们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拆卸后的单体胶囊舱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体现方案的投资潜力,水电管道供暖等如何能够完全落地,我们将在后续的讨论中逐渐明确这几个问题。
小组成员也提出了另外两个设想出的方案,其中一个是设计一个可以实现地上地下进行空间穿梭的结构,通过转移轨道实现空间的转换,主要适应场景为银行等,在白天进行地上层面的办公,夜晚等需要安全性保障的时刻将建筑收回地下;另外一个是设计一个可以潜入水中的海洋餐厅,在需要时将建筑沉入海洋下,提供观光等需求,平常时保留在地面上,相较于永久潜入水中的建筑,维护费用会大大降低。
在下午,我们敲定了最终的目标方案,并在先前探讨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化。由于主体建筑设计了两个柱体,我们有两个备选方案,由公共电梯连接两个主体,或者是两个主体分别设置电梯,权衡利弊后,我们选择了公共电梯的方案,可以提升建筑中的关联感。基于上面的方案,我们设计了具体的电梯和消防楼梯的尺寸和位置。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个胶囊舱体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并确定了内部的家具等的具体排列方式,完成了初步的设计,但是尚欠缺建筑的结构连接方式和选材等问题。
7月8日
今日我们小组对昨天提出的三种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讨论,最终确定选择以中银舱体大厦为原型的胶囊式大厦作为我们的设计方案。上午,我们讨论了胶囊舱体的内部户型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舱体户型。第一种是基础的3*4标准房间的户型结构,我们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在卫生间、床铺和办公桌齐全的情况下保证了房间内部活动空间的充足,确保舱体的舒适性与功能完备性。第二种则是在基础之上扩大三平米,放置大床,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三种则是个体型的胶囊舱,与安置在大楼上的舱体不同的是,我们把它设计成单身公寓样式,且该种舱体单独安置在大楼旁,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建筑为目标人群提供住宿。下午,经过上午与老师的答疑之后,我们对原本的方案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我们以之前设计的建筑的基础,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重新设计了一个海上科研基地。经过讨论后,我们分割出了各种分区,例如居住区,餐厅,娱乐区,研究区等等。
7月9日
上午,我们进一步讨论海上平台的功能分区,外形结构更加明确。意识到科研功能的描述过于模糊,开始研究该海上平台的应用背景和研究功能。我们为其集成了洋流监测、气象记录、海水分析、地层钻探等多样科研功能,服务于不同科研领域.同时我们明确了下一层的推进、储存、船舱分区。
下午,我们着手展开A1卡纸的绘制。首先我们绘制了我们设想的建筑整体形体。在绘制完核心内容后,我们边讨论优化海上介个和海平面下结构的具体分区以及功能布置,边对这两部分进行绘制。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和一小时的加班,我们完成了图纸的绘制,并帮助进行答辩的同学书写讲稿。
7.10
今天上午主要是中期答辩的时间。在我们小组的中期答辩中,老师针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意见,首先是觉得我们没有明确我们的海上科研平台的应用的具体适用的水深,这个需要我们再确定一下具体的模型尺寸,把水下的支架换为锚;其次是我们的平台移动的能源需要更明确的数值计算,确定新能源和具体的燃料能源是否能够供给平台的运行;同时我们答辩时过于专注于介绍其作为一个建筑的功能分区,而忽略了对结构的介绍;最后还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的问题。
在下午我们开始进行模型制作的工作,下午完成了下半部分的结构体制作,采用了8*8的木条搭起框架,外覆厚卡纸方便上色,同时我们也对我们建筑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进行了讨论,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规范。
7.11
今日早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思考了建筑上部直升机平台的实用性,直升机是否支持远洋的物资运输?接下来开始进行上部圆盘状建筑的结构搭建,这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下午我们继续制作上层建筑,同时优化制作方案。 今天以制作为主,完成了制作过程的一半多。
7.12
今天我们将上部建筑建造完毕,同时完成了内饰的制作以及部分上色。模型制作基本完成,还需进行各部分的组合拼接。
7.13
今天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继续进行模型的搭建,细节步骤是:完成大海及海床模型的涂色,建好大海模型的框架
昨天构思好了如何体现建筑物在海平面之下的部分,今天则将构思实现
早上完成了外部大海平面的涂色,由于颜料的限制,只能使用浅蓝不均匀的涂色,同时用折纸的方法完成了小船的制造,并对模型主体细节进一步修饰调整,对主体模型的具体结构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下午完成了海床面模型的涂色,使用深灰色,尽可能模仿海床的颜色,同时也完成了外部海洋框架及支柱的制作,框架四周封面的涂色及粘贴,并完成了框架的搭建,也对PPT的制作及答辩过程中的展示细节进行了探讨
7.14
今天我们完成了模型最后的装饰加工部分,同时制作了PPT,准备了明天的答辩讲稿。最后我们将桌面收拾整齐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