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董梁小组感言

时间:2019-07-25 17:05 编辑:admin 点击:1988次

一、 课程感受
创造性设计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与之前我们上过的所有课程截然不同。它对于“创造性”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小组成员的思维创造、方案创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紧密、井然有序的分工与合作来将我们的方案付诸于现实。十天的时间里,大家一起查找资料,一起激烈的讨论,每个人的思想和观点都碰撞出了绚烂的花火,最后成为我们的方案结晶。中期展示以后,大家一起制作模型,为了让模型表现出我们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
十天的创造性设计已经逐渐进入尾声,经过这十天以来的历练,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路走来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相互磨合,经历过种种酸甜苦辣之后收获的革命情谊。平时一起的娱乐唱歌,团队协作的高效,任务执行的贯彻,欢乐愉悦的工作氛围,以及完成模型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都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珍贵的回忆。

二、 团队评价
我们团队由八位成员组成,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在课程开启的 第一天, 小组成员之间大多是 之前听过名字但不认识的同学 ,初次见面大家都显得有些拘谨,但是随着课程的展开,组员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并逐渐融为了一个整体 。 虽然在一开始的讨论中, 每个人都对方案提出了很多观点,并且对于自己的想法都比较坚持,导致讨论的过程中气氛偶尔会变得有些紧张,但是后来大家都逐渐形成了团队的意识,为了实现进度的要求绝不固执己见。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讲,也正是因为每位组员丰富的意见与想法,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 不断优化我们的方案,使我们小组在中期展示前 成为进度最快的小组 。中期展示以后,由于我们小组的模型想要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其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导致我们的进度一直都很紧张,值得庆幸的是,每位组员都 身 怀特长,比如张佳玮擅长展示设计以及视频剪辑,周无蹇熟练掌握了S U 建模,丁佳祺 、钱宏对于手工制作十分精细,白永泽 对于色彩的调配有独到的见解,卢霆锋对景观的设计以及环境的布局十分擅长,泰色拥有快速查阅资料的能力,董梁对于组员的协调与任务的分配十分合理。总的来说,无论是讨论的过程,还是模型的制作,大家都十分积极与热情的投入进来,对于分配给自己的任务,都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很多时候效果甚至出乎意料。此外,每位小组成员都十分具有奉献精神,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负责,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三、 团队 成员与 分工
董梁:统筹安排小组工作;模型制作;拍摄工作照;填写学员日志。
张佳玮:资料查找; P PT 制作;视频剪辑;最终方案展示。
丁佳祺:资料查找; 建筑 外观设计;模型制作 。
周无蹇:S U 建模; 模型制作;模型上色 。
泰色:资料查找; 建筑 外观设计;木材加工 。
卢霆锋:中期展示;建筑外围景观设计;纸板剪裁 。
钱宏:纸板裁剪与 加工 木材加工;模型制作 。
白永泽:模型制作;模型上色;建筑外围景观设计 。

四、 工作亮点
1.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擅长 SU 建模的,有擅长做模型的,有擅长展示的,有擅长绘画的,有擅长做视频的。团队按照每个同学的特长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目标明确。我们团队的设计方案在开始几天就已经确定,走在所有组的前列,也为我们之后模型制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基础。并且所有组员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完成最优秀的作品
3.思维活跃。我们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团队,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在各个环节中提出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听别人说。虽然大家的思维碰撞很激烈,但这一过程是最重要,也让每个成员的思维都变 得更加丰富全面
4.默契友爱。团队内的互动与娱乐很多,大家一起笑,一起工作,一起唱过歌,一起吃过必胜客,也一起见证了十点半的梁祝,我们的团队默契与联系都是其他组望尘莫及的
5.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团队成员一起出谋划策、激烈讨论,并一起动手操作改进。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团队,一次次地打磨每一个细节,只为了追求最后的完美
6.天赋和努力并重。团队成员对于模型的设计和制作都拥有不错的天赋,建模、展示、手工、绘画方面都各有所长。但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组也是十二个组中最努力的。在别的组休息的时候我们依然在设计教室进行模型的制作和完善,不管是模型、展示还是建模都做到了极致 。

五、 工作不足
1.在打磨每一个细节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讨论与改善之中
2.在讨论环节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并且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常会因为某些概念不明确而再次陷入讨论之中,这就导致我们的工作进度慢于其他小组

3.此外,因为模型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我们在制作手法上 常常会陷入迷茫,这又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4.工作上我们组的不足在于意见不容易统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争论,导致我们意见无法统一,从而拖慢了一些工作进度
5.对整体课程进度把控略有失调,导致制作过程紧张
6.对工具的管理欠佳,有大量时间浪费于寻找工具和分配工具中 。

六、 课程收获
1.我们小组共有八人,尽管在同一学院共同学习了两年,但我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互相之间的配合在课程之初也几近于 零 。但在方案的一步步推进中,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每一位组员之间的了解与感情也愈加深厚。这一段从无到有的合作经历必定会对我们每一位组员的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产生十分有意义的影响。
2.在敲定方案过程中,我们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很高强度的锻炼,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与言语辩论让每一位组员都尽可能地在他人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我们的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我们的手工制作能力有了实践与理论的系统进阶,我们的色彩审美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组员的建模软件技能与展示软件技能更是实现了从入门到精通。
4.这一次的课程任务为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在之前从未站在人以外的生物自身视角思考一个比较 人性化 的问题。这在追求生物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是十分重要却又十分稀缺的一种思路

 

2019年董梁小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