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9-6小组感言

时间:2021-09-08 16:04 编辑:czxsj2021team19-6 点击:1896次

一、团队分工合作状况:

肖文楷担任组长,根据短学期10天内不同阶段的任务,结合每位同学的技能优势,进行任务分配在实际工作中将组员分为几个小组,针对不同任务模块,不同的任务安排2~3名同学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一)阶段主要是初步设计、完成中期展板制作(第1~4天):

在正式开工之前成组讨论了选择哪种动物与一些初步的设计想法,例如在建筑中,需要为我们所选择的动物提供哪些功能,以及依靠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来实现这样的功能。最终确认动物主体为苏眉鱼。

在这一阶段之后,组内的任务分为查找资料与设计构思、设计建模中期展板的制作

1)查找资料与设计构思

人员:肖文楷、陈晓轩、米至清、李梦想

主要任务:查找有关在已知资料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深化,以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一些草模的制作,确认最后实体模型建造的可行性

2)设计建模

人员:朱一凯、张浩宇

主要任务:针对草图形式的设计,与上一小组进行沟通后,确认整体建筑外观与材质等,在sketchup软件中进行建模,并且将模型渲染完毕之后反馈给第一小组查看效果,第一小组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并且改善模型

3中期展板制作

人员:王诗语、陈浩龙

主要任务:将材料进行凝练和精简,构思中期展板的排版效果,寻找中期展板需要用到的素材其中美工的素材从网上寻到;渲染效果,设计建模组提供具体文字则从相关资料中总结提炼。

 

(二)阶段主要是模型制作、深化设计与视频制作(第5~8):

在完成了中期展示之后,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深化与改进,并且按照要求制作实体模型与视频.

1)模型制作

人员:肖文楷、陈晓轩、米至清、李梦想、张浩宇、王诗语

主要任务:模型制作主要将之前设计的模型实体化,利用木条、棉线、彩色颜料等完成模型制作。解决例如珊瑚礁模型制作工艺上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情况再次修改模型

2)深化设计

人员:朱一凯

主要任务:sketchup软件对之前构建好的模型进行修改,并且增加周边场景布置,例如珊瑚礁等。将制作好的模型设计成场景动画并且渲染成高清画质的动画。

3视频制作

人员:陈浩龙

主要任务:制作苏眉鱼的介绍视频,并且在视频中加入一些幽默元素,使得视频既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又具有风趣幽默特性吸引观众。

 

(二)阶段主要是模型制作、深化设计与视频制作(第9~10):

在完成模型制作之后,

1)答辩材料准备

人员:肖文楷、陈晓轩、米至清、李梦想、陈浩龙、张浩宇

主要任务:制作答辩PPT和答辩讲稿,梳理答辩逻辑,能够在终期答辩的时候,呈现给老师较清晰的逻辑思路与精美清晰的画面。

2)总结材料撰写

人员:朱一凯

主要任务:负责撰写本组团队工作评价与总结。

3实体模型优化

人员:王诗语

主要任务:为模型上色。

 

 

 

二、亮点:

(一)组内分工明确,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组内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技能,有些同学参加过结构赛,在模型制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有的同学在其他课程中操作过sketchup软件建模,能够根据要求制作模型并且渲染出理想的光影效果;有的同学学过剪辑,擅长完成各项视频制作任务;有的同学具有一定的绘画天赋,在制作展板和模型上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每天从早上到教室开始,到下午五点收工这个时间段内,所有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每天具有良好作息,在小学期上课期间,只有两三天会加班到8点左右,其余时间均按时下班,没有出现因为前期任务安排不合理导致后期熬夜甚至通宵的情况。

(二)目标明确,无返工设计与建模。

在头脑风暴确立建筑形式的阶段,我们小组就通过几轮激烈的思想交锋,确定了建筑最终的形式,并且根据资料确认该建筑形式的可行性。在之后的设计和建模阶段,都是不断在此基础上增加或者修改,没有打破一开始的建筑目标。而且,小组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可以向着这一目标不断优化和精进,集中精力做好这一目标,避免精力耗费在试错上。

(三)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充分讨论。

不论是在最初的讨论阶段,还是之后的深化设计和模型制作,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跳出刻板的思维模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并且进行充分讨论后确立一种最合适的方法。

(四)大胆创新,谨慎论证。

小组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通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组内没有直接予以否认,而是尝试构造一些草模或者草稿,谨慎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五)氛围活跃,团结友爱。

小组每天在教室并非机械地完成任务,在手头任务不是特别重的时候,小组成员会聊聊天,或者讲讲段子,一起努力做设计的回忆中,欢笑镶嵌在其中。

 

三、不足:

(一)分工流程有部分冲突,部分时间用于等待。

由于分工流程中,有部分同学的任务需要其他同学任务的铺垫才能完成,所以在其他同学没有完成手里的任务之前,较难继续推进。

(二)初期教室环境保护欠佳。

在使用教室的前几天,没有经验和保护意识,在制作模型的时候,502胶水和颜料对桌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但是在老师提醒之后,对桌面进行了修复,铲除了上面的502胶水,并且擦除了颜料的痕迹。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逐渐开始注意保护桌面环境。

(三)部分话题重复讨论,讨论效率有待提升。

在第一天讨论中,许多想法被提出,然后当时在讨论中认为想法本身和主题有所偏差。在之后的讨论中,会被重复提及,但是讨论又缺乏记录,话题重复之后,会进行一波重新的讨论。

 

四、课程收获:

(一)课程中,我们收获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愿意相信并且实践天马行空但是有意义的想法,大胆假设和创新,小心求证。

(二)课程主题和海洋生物相关,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首先海洋生态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次我们以动物视角认识到了目前人类和海洋环境保护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对建筑和环保这两个概念的结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在和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收获了团结合作的快乐以及深刻的友谊。

 

五、课程遗憾:

(一)课程主题选到了动物视角,受到的限制过于严苛,尤其是一开始只能以动物建造能力来构造建筑,给创造性设计的展开带来许多困难。而且虽然创造性设计是一个半开放性的题目,不应该加以过多的限制,但是如果在布置课题的时候,更加明确限制条件会好很多。

(二)与老师沟通机会较好,有一些命题上和设计上的疑问,没有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以达到更好的设计。

 

 

 

 

 

 

2021年19-6小组感言